| 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那么,公益慈善、社会组织、养老事业、志愿服务、社会工作等领域未来五年应该如何发展?我们对《建议》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学习和梳理。 
 一、“人工智能+”带来新课题 
 《建议》: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结合,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启示: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是“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建议》已经从“互联网+”升级到“人工智能+”,并要求全面实施、全方位赋能。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对公益慈善等领域的挑战越来越紧迫。 
 《建议》明确提出“人工智能+”要加强的四个领域——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其中后两者与公益慈善、社会工作等强相关。如果我们跟不上科技的发展,不能理解、运用人工智能,就必然导致“无为则无位”,重要性将进一步下降。 
 此外,探索、创新,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进而推动政策进展,一直是社会组织、公益慈善引以为豪的优势。如果在“人工智能+”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中无法作为,这一优势将变得没有说服力。因此,必须有人、有机构、有项目勇力潮头,谁会是这样的创新者呢? 
 二、促进和规范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建议》:促进和规范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启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是“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是“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是“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 
 从“支持发展”到“促进和规范”,《建议》对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促进,需要更多的支持鼓励政策,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更加坚定的信心。由于公益慈善是一种自愿行为,促进的效果显现很难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需要长期可预期。 
 规范,说明存在不规范的地方,需要严格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新修改的《慈善法》以及正在陆续修订、出台的配套法规,为规范提供了依据。由于法律法规具有强制力,在加强监管的情况下,规范的效果易于显现,但也要防止出现运动化倾向。 
 2025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强调,要完善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制度政策,全面加强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监管,大力发展社区慈善。 
 如何在促进和规范之间取得平衡,而不失之于偏,需要主管部门、社会组织、捐赠人、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的更多智慧与努力。 
 三、免费教育推动教育公益转型 
 《建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稳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启示:202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是“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 
 从《决定》的“探索逐步扩大”到《建议》的“稳步扩大”,免费教育的推进是坚定的。同时,《建议》还明确要求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意味着高中或者学前教育将被纳入义务教育,各地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进行探索。实际上,不少地方已经延伸了义务教育年限,《建议》的肯定,将推动更多地方进行探索。 
 免费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扩展,为教育公益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要避免与政府(财政)投入方向重合,真正发挥补充作用,否则将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开发新的适合捐赠人的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阶段的项目,否则捐赠资金集中投向高校的情况将愈演愈烈。 
 四、人口老龄化与蓝海市场 
 《建议》: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公共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发展医育、医养结合服务。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体系,扩大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服务供给。 
 启示:2024年年底,我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9岁。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事业越来越重要,其领域也越来与宽广。《建议》明确提到的就有基本养老、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医育医养结合服务、长期护理保险、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七项内容。 
 每一项都有着巨大的需求,也意味着一片巨大的蓝海市场和无限的成长空间。这些服务谁来提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都可以参与,有为则有位,公益慈善力量不应落于人后。 
 五、社会组织迎来发展机遇 
 《建议》:加强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 
 启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与之相比,《建议》在社会组织方面增加了“培育”,行业协会商会方面增加了“发展”,其中显露出社会组织领域的新变化——发展得还不够,不仅要推动,还要主动培育。 
 六、志愿服务需规范发展 
 《建议》:发展志愿服务,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 
 启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支持和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搭建更多志愿服务平台,健全志愿服务体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同样是发展志愿服务,《建议》却将目标聚焦到志愿服务组织,并且要求“加强管理”。这实际上是在前期志愿者、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组织化、常态化、规范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七、社会工作者专业化服务得到认可 
 《建议》: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启示:202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是“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建议》增加了“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实际上是为“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指明了目标和方向,肯定了社会工作者“专业化服务”的价值,扫清了新的管理机制下社会工作者究竟应该干什么的迷思。 
 -END- 来源:公益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