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谭建光:广东“志愿大省”建设措施及其成效~

[复制链接]
gongyi020工作人员 发表于 2023-2-7 09: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东“志愿大省”建设措施及其成效


广东省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系列专业分析之二


谭建光

谭建光.png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广东省在欢度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就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各地区、各行业大力推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新要求。《关于加快建设“志愿广东”推进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许多政策措施,在新阶段需要加快推进、加快落实。为此,我们从专业视角回顾志愿服务发展的先行先试历程,分析“志愿大省”建设成效,探讨高质量建设“志愿强省”的路径等,撰写三篇专业分析文章,提供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分享交流。

092451t72y67ry5z1rccn7.png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东省作为率先诞生志愿服务、率先发展志愿服务的地区之一,逐渐建成全国志愿者最多、志愿组织最活跃、志愿项目最丰富、志愿文化最繁荣的“志愿大省”。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i志愿”信息系统上的注册志愿者达1600多万人,志愿组织及团体达13万多个,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为此,我们在组织建设、项目发展、机制构建、文化传播等方面进行分析。



01
率先传播志愿服务精神

广东省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在弘扬党的宗旨、弘扬中华文化、弘扬雷锋精神的同时,率先吸收和借鉴外国志愿服务及港澳地区志愿服务的文化基因,逐渐形成具有时代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要素。即“积极宣传志愿服务的理念,让‘助人自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种理念能深入人心,被广大青年认同和接受,使参加志愿服务成为年轻人休闲、时尚的一种生活方式。”[1]最早成立“义工联”志愿服务社团的深圳,率先提出“爱心奉献、助人自助”的理念。志愿者认为一方面要奉献爱心热情,为社会文明和他人幸福作出贡献;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志愿者在服务中的体验和收获,即获得精神充实和素质发展。一位女志愿者在填写报名表的时候写道:“因为我有慈祥的双亲,所以我希望天下的老人都能安度晚年;因为我有过快乐的童年,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儿童都幸福快乐;因为我有美满的家庭,所以我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因为我有一份安定的工作,所以我希望我的同龄人都能安居乐业。为了报答生活对我的厚爱,我要为我们的社会和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一点微薄之力。”[2]

尤其是“助人自助”的提法,原来指社会工作中提倡帮助服务对象的时候,也要提高服务对象自主生活的能力。然而,志愿者转用和发挥的时候,就拓展为志愿者在帮助社会和他人的同时,也丰富和充实了自己。这种“创造性的发挥”吸引和激励更多的人了解志愿服务、参加志愿服务。最早创办“手拉手”志愿服务热线的广州市,首创 “我志愿、我健康;我志愿、我美丽;我志愿、我成长;我志愿、我成就;我志愿、我快乐”等时尚文化理念,在国内外形成广泛的影响。[3]这是将志愿服务与人们的快乐生活追求、时尚生活方式相结合,把爱心奉献融入日常生活行为中。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等结合各地市的志愿文化,提出“粤志愿、粤快乐”的志愿服务口号,通俗易懂、传播广泛,成为社会的风尚。因此,在中国志愿服务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引领下,广东省各地市延伸出“爱心奉献、助人自助”“我志愿、我快乐”“粤志愿、粤快乐”等元素,丰富了志愿服务的文化宝库。



02
率先活跃志愿服务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通过对外开放、中外交流,较早了解港澳及国外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从1987年广州市“手拉手”志愿服务热线志愿者队伍的诞生,到中山市慈善万人行志愿者队伍成立,再到佛山市“义工团”志愿者队伍发展,以及1990年深圳市成为全国第一个依法注册志愿服务社团的城市。不论是自发组建志愿者队伍,挂靠建立志愿者组织,还是依法注册志愿者社团,都往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志愿服务组织多样化的形势发展。尤其是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志愿服务与义务工作两种模式的并行发展,不仅提供两种社会服务发展的比较借鉴资源,而且提供了可以多元化探索的信息。因此,热心服务的人士就根据各地区、各单位、各人员的需求,尝试不同方式、不同途径、不同内容的服务。”[4]最初,在接受及加入志愿服务组织的民众,选择发展义务工作组织的人们强调民间性和自发性;选择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人们强调理念性和普遍性。然而,进入21世纪后大家都发现这两类组织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只是英文voluntary service翻译为中文时的不同译法。但是,这种自由思考、自主选择的社会环境,让广东省各地区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具有灵活性、创新性,既有主动按照文明办、共青团的要求建立志愿组织,也有适应当地民众习俗喜好而建立的义工组织,还有与慈善、公益等相结合建立的服务组织。




03
率先培育志愿服务项目

广东省是率先探索志愿服务活动向志愿服务项目发展,并逐渐推进项目化的地区。在2005年,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以财政支持150万元,提供共青团佛山市委员会、佛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志愿服务。因此,志愿组织积极探索项目化的形式,鼓励各类志愿者团队申报服务项目,邀请专家学者、专业人士、志愿者骨干进行项目评审,并且邀请财政局工作人员现场监督,公证处工作人员现场公证等。故志愿服务项目设计与实施、申报与评审、公示与监督等理念,就在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中传播开来。然而,标志性的举措就是“首届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于2011年12月4日在广州TTT创意园3号馆举行,……121个参展机构的204个参展志愿服务项目以各式各样的方式,竞相向各方宾客展示自己的特色和亮点。……现场参展机构全部赢得热心企业、公益基金的爱心资助,资助金额达975万元,志愿服务项目供需吻合比例达80%以上,超过90%的项目是常态化的项目。”[5]这种通过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志愿服务交流会的形式,面向社会传播推广志愿服务的方式方法,获得全国各地的认可和借鉴。2014年,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多部门联合举办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正式启动,推进中国志愿服务的项目化发展进程。研究发现,“项目—组织—体系”的发展链条逐渐形成,即通过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吸引志愿者开展服务,逐渐培育志愿组织,并且在志愿组织合作发展中,建立新的志愿服务体系,成为社会文明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04
率先推进志愿服务国际交流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广东省很早就开展中外人员往来和经贸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志愿服务的国际交流。20世纪80年代,广东省政府外事办接待欧美国家、亚太国家各地区的交流时,吸引了一些国际公益组织、外国志愿组织前来沟通,并开展服务合作。据美国学者傅高义在《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一书中分析,改革初期,“由于毗邻香港,广东省是中国通往世界的最方便之路,又最有条件试验有用的外国技术和管理方法。因此,中国允许广东带头试验,正如口号所提:先行一步。”[6]因此,广东省各级政府,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政府,在对外联系和合作的时候,也有些超出经济贸易的范围,尝试吸引外国社会组织、志愿组织前来地方的福利机构开展服务。另外,广东省最突出的是中外之间的民间交往交流,带动志愿文化的交流传播。“广东有3000多万海外侨胞,占全国海外侨胞人数一半以上,分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7]“文化大革命”期间是禁止广东人与海外侨胞联系交往的,改革开放就打破了这种禁锢,一下子涌现与海外亲友团聚的热潮。因此,海外侨胞带来的志愿服务信息和经验,对于内地亲友具有启发。据对广州市志愿服务热线、深圳市义工联、佛山市义工团、中山市万人行志愿者等调查了解,大多数都是从海外侨胞中获得志愿服务的启发,进行探索实践。还有就是借助改革开放、中外合作的机遇,外国及港澳地区的公益机构、志愿组织自发自主来到临近的广东省建立联系、开展服务。如国际公益机构在广州市合作创办“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宗旨是“通过动员社会资源,全面开展社会、心理、生理、经济康复活动,提高麻风康复者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消除麻风歧视,共创和谐社会”;又如广州市逢源街道与香港社会福利机构人员合办“穗港及海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中心”,并延伸孵化出“穗港青少年服务中心”;香港资深社会工作专家在广州合作创办“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招募志愿者为社区群众提供关爱和帮助。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志愿服务的国际合作也从单纯的“引进来”转变为“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既通过大型国际赛会志愿服务,向全世界展示广东志愿者形象;又通过开展海外志愿服务展示中国友好形象。2011年,“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市亚运会、亚残运会组委会志愿者部被授予‘联合国卓越志愿服务组织奖’,这是继北京志愿者协会荣获‘联合国卓越志愿服务组织奖’后,中国志愿服务工作受到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又一次极高的褒奖。”[8]2011年深圳市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过程中,志愿者的服务获得国际的广泛好评。同时,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等地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选拔优秀青年志愿者到老挝、塞舌尔等国家参与海外志愿服务,在世界各国传递广东热情友好的志愿情怀。从政府合作到民间合作,从公益机构合作到志愿组织合作,广东省志愿服务的国际化逐渐发展,不断扩大影响力。




作者

谭建光(1960年10月——),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


参考文献:


[1] 丁元竹、江汛清、谭建光主编。《中国志愿服务研究》第186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2]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编。《深圳共青团工作社会化发展之路》第94页。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出版。

[3] 《2010奥运亚运推动志愿服务发展国际论坛在京举办》。广东共青团:2010年7月23日。https://www.gdcyl.org/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85930

[4] 谭建光、凌冲主编。《中国深圳义务工作发展报告》第132页。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5] 魏国华、张强主编。《广州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4)》第271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出版。

[6] 【美】傅高义著。《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第2页。凌可丰、丁安华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7] 《广东是著名侨乡》。广东省人民政府网,2022年2月22日。http://www.gd.gov.cn/zjgd/sqgk/qxqq/content/post_3237585.html

[8] 王焕清、谭建光主编。《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文化遗产导论》第200页。广州:广州出版社,2011年出版。

END

感谢阅读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社志会」,搜索「sgzyzcjh」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网站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31粉丝

4939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公益020/齐志公益课堂/公益游/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