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午,“为儿童成长赋能”21天阅读习惯训练营迎来最后一节线下阅读课。在这堂意义非凡的课程中,老师带领学生们走进作家韩静慧的代表作品《锔盆女孩》,在文学的世界里穿梭于元朝历史长河,触摸古老的锔瓷手艺,更在阅读方法的指引下,收获了一场充实而深刻的学习之旅。 课堂上,《锔盆女孩》的故事成为串联知识的纽带。老师以生动的讲述为学生们铺展开元朝的历史画卷,从蒙古部落的发展脉络到元朝建立的时代背景,那些曾经停留在课本上的知识点,在与文学作品的结合中变得鲜活立体。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历史场景与传统手艺,课程还融入了精心挑选的视频资料——屏幕上,元朝疆域的变迁、民间的生活图景缓缓展现;锔瓷匠人手持锔钉、在破损的瓷器上精雕细琢的画面,更是让“锔盆”这一古老技艺从文字走向现实,学生们纷纷惊叹于传统手艺中蕴含的智慧与耐心。 “为什么故事要以‘锔盆’为线索?元朝的社会环境对主人公的命运有怎样的影响?”在讲解作品时,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抛出一个个充满悬念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好奇心开启自主阅读。“真正的阅读需要主动探索,”老师笑着说,“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书中的字里行间,等着大家去发现。”这种“悬念式阅读”让学生们的求知欲被充分调动,不少人已经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本,开始在文字中寻找线索。 除了文学与历史知识,实用的阅读工具也成为本节课的“干货”。老师详细讲解了康奈尔笔记法的使用技巧——如何划分笔记区域、怎样提炼核心观点、如何通过“提问-复述”加深记忆……结合《锔盆女孩》的内容,老师现场示范了笔记的记录方法,学生们则拿起笔,跟着老师的步骤尝试整理课堂要点,原本零散的知识点在笔记的梳理下变得条理清晰。 课程中,“情感”成为连接读者与作品的桥梁。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了《锔盆女孩》中的经典片段,时而低沉婉转,时而激昂有力,将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们也纷纷尝试带着感情朗读,从语气的起伏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原本静止的文字仿佛有了生命,让大家对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课程的最后,教室里洋溢着轻松而热烈的氛围。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这21天训练营中的收获:小彤:通过《鳄鱼公主》,知道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开心和不开心。从《锔盆女孩》学到了主人公吉儿坚强的精神,如被人打、推倒不哭,面对父亲去世也不担心,还能坚强安慰妈妈。小瑶:学会了做一些阅读题的方法,养成了每天读书的好习惯。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为儿童成长赋能”21天阅读习惯训练营的线下课程正式落幕,但学生们的阅读之旅才刚刚开始。正如老师在总结时所说:“这21天的训练不是终点,而是大家爱上阅读、学会阅读的起点。希望你们带着今天收获的知识、方法与热情,在未来的日子里,让阅读成为孩子们陪伴自己成长的良师益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