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谭建光:社区“柔性治理”与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复制链接]
gongyi020 未绑定微信工作人员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社区“柔性治理”与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来自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凤池社区的调查

谭建光

     《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鼓励志同道合的志愿者组建团队,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会工作服务站等载体,有组织地开展服务。”体系建设既要有顶层设计,更要有基层创新;社区与农村的探索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凤池社区面积1.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00人,其中户籍人口占32%,外来人口占68%。既是典型的农村城市化社区,也是典型的人口融合社区。社区党委一直提出“将51%的精力投入社会治理”,2019年开始塑造“和美凤池”,探索柔性治理模式。与此同时,凤池社区大力发展志愿服务,提出“柔性治理、志愿共享”的发展思路,探索“社区四治”(即柔治、融治、乐治、和治),并且打造“红凤”志愿服务系列品牌,吸引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积极参与。特别是凤池社区按照中社部要求开展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试点工作,按照省委社会工作部要求积极推进“两社三中心”建设等,逐渐取得成效。目前,红凤志愿服务队队员达到1800多人,占社区常住人口的六分之一,每年开展志愿服务2000多场,关爱服务群众超过6万人次。在此基础上,逐渐构建“1143”志愿服务发展机制,为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凤池社区的努力赢得关注和重视,获得2024年全国“四个100”的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荣誉。为此,我们经过调查研究,撰写专题报告,总结特色经验,供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参考。

一、社区“柔性治理”中志愿服务发挥的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我们认为,凤池社区探索的“柔治志愿”也是富有活力与效率的一种类型,值得关注和重视,具体而言,“柔治志愿”就是围绕凤池社区党委推进“柔性治理、和美凤池”的过程中,以柔治、融治、乐治、和治等机制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积极作用,在全过程、全领域提供支持和帮助,为社区和谐幸福作出贡献、为群众美好生活作出贡献。

第一、柔治:志愿服务用心用情

凤池社区党委提出的“柔性治理”,就是在认真做好依法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以德服人和习俗熏陶的作用,引导广大群众“润物细无声”地实现素质提升、适应现代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美好社区。为此,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就配合“柔性治理”的需要,用心用情做好关爱服务,用心用情帮助社区群众的过程中,凸显“柔治志愿”的作用,让社区治理具有人性化特色、具有人情味魅力,受到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的欢迎。我们在社区走访调查的时候,听到一些大叔大妈对社区干部说,“又赶去做什么啦,办事情辛苦了”;也听到一些开店创业的青年对社区干部说,“幸亏你们了,又帮助解决难题了。”其实,这些社区书记、社区干部,也是红凤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副队长。他们说,“我们有时候真是分不清楚哪些做的是工作,哪些做的是志愿服务。除了职责要求的事情之外,只要群众有需求,有困难,我们都第一时间去帮助、去解决,并且动用各种关系、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也许这就是志愿精神吧。”这种“说不清”的志愿服务,恰恰是凤池社区“柔治志愿”的最大魅力,恰恰是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发挥志愿服务对社区治理的积极作用,让“刚柔并济”的治理手段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奠定社区和谐友善发展的良好基础。

第二、融治:志愿服务汇聚资源

我们在讨论交流凤池社区志愿服务经验的时候,突然想到“融治志愿”的理念,即通过志愿服务吸引和汇聚方方面面的资源,为和美社区发展提供支持、奠定基础。凤池社区的融合治理、融治志愿,具体体现在很多方面。一是“融合即人和”。凤池社区在农村城市化变迁,以及村庄改造和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村民变市民”转折的矛盾冲突,也面临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矛盾冲突。凤池社区党委以“三个最早”的做法促进人和、化解矛盾。首先是最早坚持集体发展与个人利益并重,在做好股份分红的同时,坚持保留集体发展和公共事业的资金比例,从而长期改善社区环境,让社区越来越美丽。其次是最早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议事制度,引导民主议事健康有序发展,形成各种共识、避免分歧冲突。再次是最早倡导外来人口是贡献者、创造者,让新市民感受“一视同仁”的理念。不论是早期铝合金产业的经营者、务工人员,还是今日时尚“青年小店”的主理人、打工人,都受到社区干部和居民的欢迎和尊重,他们非常喜欢这里的创业发展氛围,长期做好生意、共创共赢。二是“融合即财和”。凤池社区非常重视“和气生财”,既吸引和激励各地来凤池投资创业者,也通过慈善会吸引和激励各类群体共创关爱氛围。即使在新冠疫情影响严重或经济下行影响严重的时期,凤池的社区经济依然有较强的生机活力,凤池的慈善基金依然有较多的关爱支持,凤池的志愿服务依然有较充裕的资金资源,就有利于解决问题、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三是“融合即政和”。凤池社区党委坚持“大合作、大共赢”的发展理念,不论是区、镇的单位合作,还是企业机构的投资合作,以及志愿服务专家、资深专业社工、志愿者骨干的合作发展,都留下“以礼相待”“诚心交往”的良好印象,让各部门、各单位、各组织、各群体都愿意前来凤池、愿意支持凤池,形成“政通人和”的良好氛围。我记得2019年第一次来凤池调查的时候,社区书记正好出去开会,是社区党委委员接待和交流的。后来,社区书记让人三次联系我,约详细交流,非常真挚真诚。于是,我们在当时非常繁忙的行程中挤出时间,再次到凤池社区交流,与社区书记、两委委员、志愿者骨干等讨论打造“红凤”志愿服务组织,逐渐成为如今家喻户晓、人人赞赏的品牌。凤池社区这种融合社区内外各种资源、各种力量共同创新基层治理、共同发展志愿服务的做法,非常值得重视,值得推广普及。

第三、乐治:志愿服务吸引参与

凤池社区党委推进“柔性治理”、发展“柔治志愿”等,不是应付上级要求,不是机械完成任务,而是期望扎扎实实做好社区建设、创造人民幸福。因此,凤池社区提出“党建引领、全民志愿”,以灵活多样、丰富有趣的方式吸引和激励本地居民、外来人口参与志愿服务、促进治理创新。经过十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凤池社区凝聚志愿服务的“五大力量”:一是“领头雁”志愿者力量。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两委委员以及两新组织党支部书记和委员等,还有辖区内相关单位的党员都带头做志愿者,发挥示范作用,并且吸引和激励群众参加。在凤池社区“柔治志愿”发展过程中,党员的身影“永远在最前面”“特别有号召力”,成为广大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做好志愿服务的榜样。二是银龄志愿者力量。社区老年人,尤其是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村民等,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园,乐于参与志愿服务,让家园更好更美。为此,这些银龄志愿者不仅仅自己做好服务,还经常教诲和激励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三是巾帼志愿者力量。妇女是社区和农村志愿服务最积极的力量,最有影响力的群体。凤池社区的妇女志愿者,从三十年前做好“红凤暖心汤”活动开始,逐渐拓展关爱帮助老人、残疾人、特殊人群的各类服务。近年来,巾帼志愿者在文明实践、邻里互助、环境卫生等服务中参与热情越来越高,发挥作用越来越大。四是新青年志愿者力量。凤池社区的新青年志愿者,主要来源于两类:一类是大学生组建的“红凤学子志愿服务队”成员,每年都有很多凤池学子考上大学,在寒暑假回乡时开展各类新颖活泼的志愿服务,尤其是七月份开展“和美凤池”文化艺术节的内容丰富、吸引力强,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另一类是“青年小店志愿服务队”成员,不论是时尚店铺的经营者,还是务工谋生的青年,都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文化交流、文化融合、友善互助、共享美好。五是小红凤志愿者力量。凤池社区的辖区内有大沥实验小学,组建“红领巾志愿服务队”,开展社区探访、文明倡导等服务,还开展凤池“小小导赏员”志愿服务,向各地游客、外来人员介绍和美凤池,成为志愿服务中的活跃力量。凤池社区在五类志愿者力量的带动下,形成广大群众热情参与志愿服务、乐于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为共建共治共享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四、和治:志愿服务促进共富

凤池社区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探索柔性治理的时候,坚持“社区治理为人民”“社区治理依靠人民”的理念,不是简简单单完成“治理任务”,不是应付式拼凑“治理框架”。社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推进真正有效的“和谐善治”,即通过社区治理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创造群众的发展机遇,满足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我们的调查发现,凤池社区的善治体现出几个成效:一是树立党组织的良好形象。通过“柔性治理、全民志愿”的推广普及,不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人口,都既是热情参与服务的志愿者,也是亲身感受和享受治理成效的群众。广大群众在社区党委推进柔性治理和志愿服务中,看到社区可喜的变化,享受社区共治的成果,具有生活发展的机遇,就更加信赖党组织、更加支持党组织。这样,社区党组织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密切党群关系,夯实群众基础,就有利于带领人民群众拼搏奋斗、共创未来。二是营造社区和谐生活环境。我们在几年前到凤池社区调查交流,如今再次到凤池社区调查交流,发现最大的特点就是“美丽+活跃”。作为农村城市化的社区,有不少村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脏乱差+矛盾多”。凤池社区几十年来探索“柔性治理+志愿服务”的方式方法,既带领群众不断改造和美化生活环境,也带领群众不断探寻和发展新经济形态。如借助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机遇,改造社区生活环境,从小公园、小湖、小亭等建设,到大街小巷的修缮和美化等,逐渐呈现出“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美丽民居”的吸引力。又如充分利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机遇,吸引和鼓励青年新生代创业,打造“青年小店一条街”,也吸引经营者和从业者参与柔性治理、参与志愿服务,营造浓厚的“人间烟火味”。于是,广大群众既享受美丽舒适的社区环境,也感受社区文旅和商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就增强对凤池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热爱自己的家园,热爱家园的一草一木、一街一景。三是创造社区振兴发展机遇。凤池社区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将经济发展、产业振兴与柔性治理、志愿服务紧密相连、互相促进。从历史发展看,凤池社区经历“鱼米之乡、工农并举、文旅休闲”等三个产业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凤池社区及时抓住铝合金产业发展兴旺的机遇,兴办铝合金市场等,获得财富积累和村民收入增加。如今,伴随产业转型,凤池社区推动时尚创意和新潮饮食“进社区、进乡村、进小巷、进家园”,带动农村城市化后群众的生活方面更新,也创造了经济发展、收入增加的新机遇。在这些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促进村民之间的和睦友善,促进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友好相处,促进老一代和新一代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这样,凤池社区就能够在社会经济变化的各个阶段“先人一步、创造机遇。”四是形成社区友善互助氛围。大沥镇及凤池社区都经历过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利益计较、矛盾冲突阶段,既有家族兄弟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有本地人与外来人口之间的利益冲突,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干扰了基层治理秩序。凤池社区较早发现这些问题,较早探索转变思路,以“柔性治理+志愿服务”引导广大群众重建“熟人”关系,重建友邻关系,以友善互助、共享家园为特色,促进社区的和谐与幸福。五是社区群众共享美好生活。凤池社区“善治”的成效,最大效益就是提供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幸福家园、共享美好生活。一方面,村民通过支持柔性治理、参与志愿服务,让社区的吸引力增强,产业良性发展,股份分红有保障,生活收入有保障。另一方面,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营造的良好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前来创业就业,也参与治理创新。社区向新市民开放公共活动场室、开放停车场、开放村办幼儿园,在参加文体活动、志愿服务激励、慈善综合救助、创业就业帮扶上落实同等权益,把6000多名新市民凝聚在“和美凤池”大旗下。还有,社区返乡大学生扶持计划已经资助了25名青年小店主理人,其中21人是新市民,也是新青年志愿者的活跃力量。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凤池“社区四治”最终都是落到“善治”的效果,即让广大群众拥有美丽的生活家园,体现新时代的生活幸福。

从凤池“社区四治”(即柔治、融治、乐治、和治)的发展,到志愿服务的全面配合、全面参与、全过程发挥作用,全范围产生影响,最终体现在社区和谐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的落脚点。这是值得关注和重视,值得总结和推广的经验。


二、“柔性治理+1143”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凤池社区以“柔性治理”为切入点,不断发展壮大志愿服务事业,构建“1143”的志愿服务体系,在助力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形成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第一、一个目标:全民志愿谋幸福

我们在凤池社区调查的时候,经常听到“全民志愿”发展的目标和愿景。也就是说,社区党委规划部署,要在党组织的领导和推动下逐渐实现全民志愿的目标。具体规划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发掘志愿者骨干、壮大志愿服务力量。如今志愿者已经达到1800多人,占社区常住人口的六分之一。第二步是实现“家家有志愿者”,即每一个家庭都有一名注册志愿者,并且发挥影响力,带动全家人关注和参与志愿服务。第三步是走向全民志愿服务,就是创造各种条件、各种机会,让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都能够随时随地、力所能及地参与志愿服务。为此,凤池社区在大街小巷、广场公园、门前屋后、亭阁驿站等都不断设立志愿服务站点,开发志愿服务项目,让群众便捷参与、随时参与。未来,凤池社区力求达到全民志愿服务的“三八”规模,即80%以上的群众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30%以上的群众成为注册志愿者。这样,广大群众既是志愿服务的奉献者,也是志愿服务的享受者,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第二、一套方法:党建引领齐发力

凤池社区探索出“党建引领树旗帜、幸福基金强保障、基地孵化壮组织、志愿参与齐治理”的方法,既有利于牵头抓总,也有利于全面发展,还实现可持续的机制。一是党建引领树旗帜。凤池社区党委有“敢为善成”的优良传统,在志愿服务发展中也是敢为人先、善作善成。具体说来,就是只要符合党的宗旨和理念,只要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凤池社区党委就是“前人做过的我们敢做,前人没有做过的我们也敢做。”正是这种优良作风引领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创新发展,创造非常多的新思路、新方式。二是幸福基金强保障。凤池社区在2010年成立南海区第一个社区慈善会,以兼顾股东利益、纳入新市民公共服务需求的形式,让外来人员与本地人员共享服务、共创和谐。同时,在慈善会下设幸福基金,突破单纯扶困扶弱的功能,为社区治理创新和志愿服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特别是为志愿服务组织能力提升、志愿服务项目丰富内涵提供支持资助。近年来,每年从社区慈善会幸福基金提供20多万元用于公益创投和志愿服务,发挥积极的作用。三是基地孵化壮队伍。凤池社区党委按照“以51%精力抓社会治理”的要求,建立和谐五十一工程基地,并以此为枢纽发展和壮大志愿服务组织。如结合妇女热心服务的特点,孵化红凤巾帼志愿服务队;结合社区青年的活跃特点,开展青年历奇活动,发掘青年志愿者骨干;结合社区老年人休闲活动需求,孵化老年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等。四是志愿服务齐参与。即在社区党委推动下打造红凤议事厅,聚焦社区问题,围绕文化营造、环境整治、社区服务等社区议题议事协商,促进各群体参与公共事务治理中。同时,激励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群体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参与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由“旁观者”“议论者”转变为“共建者”“共享者”。这样,在社区党委的领导和推动下,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长期见效的方式方法,成为志愿服务发展的动力机制,有利于和美凤池的社区建设。

第三、四项任务:志愿服务精细化

凤池社区围绕柔性治理和群众服务的主要内容,明确志愿服务“家园建设类、公益活动类、自我发展类、人文关怀类”等四方面的任务,长期做实做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一是家园建设类志愿服务,即协助开展人居环境美化、四小园建设、垃圾分类宣传、文明倡导等服务。二是公益活动类志愿服务,即协助开展社区各类活动、导赏、 公益值班等服务。三是自我发展类志愿服务,开展太极、舞蹈、乒乓球、篮球、咏春等义教服务。这是看起来有歧义、有争议,但是在社区特别受欢迎的服务项目类型,即针对本地居民、外来人口的文化生活需求,提供技术技能培训培养的服务。与此同时,广大群众掌握文化艺术、技能技术之后,也运用到关爱服务他人,营造社会氛围的志愿服务活动之中。四是人文关怀类志愿服务,即对社区低保、五保户、残疾人、失能人、高龄长者、独居长者等弱势群体关怀服务等。这些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促进社区的文明进步、构建社区的友善和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四、三个到位:全域服务长效化

凤池社区在推进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时候,发现“资金不足、阵地不多、制度不全、项目不精”是主要制约因素。于是,社区党委、三个机构、志愿组织合作探索创新,建立“三个到位”(即阵地资源整合到位、制度机制健全到位、服务群众精准到位)的机制,实现社区柔性治理过程中,志愿服务全域参与、全域发挥的良好状况。一是阵地资源整合到位。即建设了“一站八点”的志愿服务阵地。“一站”是指社区服务站,涵盖了小凤凰乐园、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学习专栏、爱心厨房、心理咨询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展厅、书法室和青少年活动室,全年免费向居民开放。“八点”分别是党群文化公园、党员暖心工作室、乡情馆、乡村振兴馆、志愿V站、新时代南海讲堂、永春馆、家风家训公园8个实践点。每个场馆都有不同的功能,连点成片打造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阵地的完善极大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发展。二是制度机制健全到位。即制定《党建引领下凤池社区红凤志愿服务队标准化管理指南》《凤池社区慈善会资金管理办法》《凤池社区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办法》《红凤议事厅管理制度》等制度,先后完成《社区居民自组织培育锦囊——以大沥镇凤池社区为例》《农村社区创投大赛举办指引——以大沥镇凤池社区为例》等机制指引,总结梳理《凤池社区志愿服务支持项目汇编》资料,制度机制的完善为社区志愿服务系统化、品牌化、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服务群众精准到位。即根据社区及居民需求,服务涵盖各类群体,服务形式多样化。如今,每年凤池社区提供的各类活动达600余场、服务人次20万余人次,涵盖文体娱乐、爱心关怀、社区治理等各大类别,庞大的服务面,需要更精细化的治理服务。现在,也逐步推进志愿服务在各层级人群的服务创新,从青年的桌游、剧本杀、创业等不断引入专业力量开展志愿服务。引入专业机构,开展亲子共读等,培育专业亲子共读导师,逐步满足各群体个性化需求。

从凤池社区围绕“柔性治理”建设“1143”志愿服务体系的做法看,最重要的经验就是立足社区现实、适应群众需求、引入专业资源、精心构建机制,从而切实有效发挥作用,积极促进基层治理创新。这里面,党建引领与全民参与相结合、专业引领与项目创新相结合、融合资源与品牌打造相结合、丰富服务与持续发展相结合,逐渐形成志愿服务的特色活力。这些,都是值得各地社区参考和学习的。


三、几点建议

调查发现,凤池“社区四治”(即柔治、融治、乐治、和治)中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也努力壮大志愿服务的力量,逐渐建设志愿服务体系,取得可喜的成绩,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凤池社区的志愿服务面临新任务、新挑战,需要进一步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体系,为此提出几条建议:

第一、总结规律。凤池社区在实践中摸索治理创新的路径,在实践中摸索志愿服务的路径,逐渐形成有特色、有实效的经验。然而,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创新的新形势、新环境,对党建引领有更高的要求。为此,凤池社区党委要引领志愿服务组织提高思想认识、提高理论水平,不仅仅是总结实践经验,而且要进一步总结“柔性治理”“柔治志愿”的发展规律,善于运用系统思维,不断预判未来需求、面临挑战,不断形成科学决策、提出科学措施,在发挥志愿服务的功能,促进社区治理创新,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等方面,更有作为、更有贡献。
第二、提升品牌。凤池社区经过长期以来对志愿服务的推动和发展,涌现较多志愿服务组织,形成较多志愿服务项目。已经实现从1.0的简单服务活动,到2.0的持续服务项目转变。特别是“红凤”志愿服务系列品牌的打造,赢得广大群众的认可,赢得社会各界的赞誉。但是,伴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要求志愿者贡献智慧力量,善于满足需求和引领需求,开发和实施更多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为此,凤池社区需要在3.0阶段打造一系列品牌,包括志愿服务组织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志愿服务文化品牌等。如打造红凤解铃人志愿服务(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红凤幸福来志愿服务(助老志愿服务)、红凤一家亲志愿服务(外来人员志愿服务)、红凤美丽巷志愿服务(环境卫生志愿服务)等,在全国和全省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成为新的标杆示范。
第三、健全体系。凤池社区在“柔性治理”探索创新过程中,形成了“1143”志愿服务体系要素,并且在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如今,中办、国办《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提出“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协同高效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凤池社区就要在现有体制机制、体系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和健全完善,围绕党建引领更有力度、全民参与更加广泛、精准服务更有成效、发展保障更加完善等方面作出贡献,提供各地参考借鉴。
第四、共享发展。凤池社区探索柔性治理、推进志愿服务的时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这个理念要进一步发扬光大,要创造更多的特色经验。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因此,凤池社区围绕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还要不断创新治理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志愿服务内容,给群众带来更多更好的实惠,带领群众实现集体共富和美好生活。
凤池社区是农村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在继续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将51%的精力做好社会治理”,探索出柔治、融治、乐治、和治的“社区四治”特色,并且构建“1143”社区志愿服务发展体系,为人民群众创造集体共富,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这种扎扎实实、切实有效的经验,值得关注、值得学习,特分享。

作者简介

     谭建光(1960年——),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原副会长,广东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原副会长,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荣誉会长。
来源:社志会








广州公益网由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4年创办,齐志是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公益合作邮箱:admin@gzqz.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关注

262粉丝

5613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18520081188

微信号:qizhigongyi(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越秀

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