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资本寒冬中,社群逆袭生长,早已成为人们口中的下一个风口。
因为社群把价值观相同的人聚集在了一起,既让相同属性的人相识,还能满足他们方方面面的需求,从亲子到旅行再到读书,社群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点滴中。
但提到社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商业。玩转社群的罗振宇就曾说,“社群是未来商业的核心动力”。
但除了商业,社群是否能与公益嫁接呢?
今年,宝安区慈善会第三届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首创引入社群服务机制,用社群吸引优秀的公益人、公益项目参与其中,通过资金的扶持让其能够实现1+1>2的目的,对整个行业而言,这不仅仅是新的火花,更是发展的新启示。
▼传播让社群凝聚社群让传播有力
每当热热闹闹的项目大赛结束,对于入选的公益组织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如何利用传播找到创新与现实完美的结合点?如何让项目既能有很好的传播效果,又能安心打磨项目、修炼内功?
对很多公益组织而言,两者都是无解的问题,因为把时间和精力都用于项目本身,缺乏传播力是整个行业难以打破的瓶颈。
▲ 公益啦的专题展示
今年,连续承办三届“宝安区慈善会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的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携手“公益啦”开辟大赛专题页面,用“社群化”赛事服务机制,让问题迎刃而解。
对于引入社群服务机制的做法,项目大赛负责人表示:
社群的建立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需要,一是传播互动角度的需求,为建立规模传播和公众互动;二是监督管理角度的需求,主要是为进行统一化管理,使项目形成季报及评估;三是项目发展角度的需求,主要是为呈现导师建议,使项目与项目、项目与导师之间能产生有效互动,使项目能与资源方进行有效的对接。
只要点开“公益啦”大赛专题页面,就能看到每个项目的介绍、活动报道、以及社区人们的评价与咨询。
其中,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是“四点半更精彩,周末“创”起来——青少年科创计划”。该项目主要是通过机器人、无人机、VR等科普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周末时间,还能拓展他们的动手及思维能力。
▲ 科创计划丰富了小朋友的课余生活
从6月20日计划启动开始后,带着满满的科技感,科创计划走进了宝安区的各个社区,周末孩子们一起感受3D打印、无人机、机器人的魅力,就连家长也对项目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不停在评论区询问什么时候科创团队可以到自己的社区去。
除此之外,其他公益项目也在社群平台不断展示活动进展,不用耗费心力去想传播,就能依靠项目本身吸引更多人群的关注。
▼社群不止是共同成长还能共同监督制约
透明是社会对公益组织最基本的要求。
为了能够实现透明化,不少公益机构花重金搭建官网,把收支信息全都公布在网站上。但并不是每个公益组织都能支付得起搭建网站的费用。
作为被资助方,宝安区慈善会资助的项目专用款项更要做到公开、透明。
今年,通过“公益啦”平台,社群监督制约的功能就充分表现了出来。只需点进网页,点开项目,就能看到每个月的财务报表。
▲ 星星童画梦在公益啦的季报展示
比如,“星星童画梦·慈绘蓝天下—自闭症艺术社区支持计划”是一个通过艺术创作帮助自闭症群体打造一个集“艺术创作+周边产品设计销售+社群运营”的社区化体系。
相比较其他项目而言,自闭症艺术社区支持计划费用涉及面会更广,除了材料费用、教师聘请费用、画展费用外,还会有画作售卖的收益。
打开季报,整整7页详细的财务收支记录,即使繁琐复杂,人们还是能够监督该公益组织能够用好每一笔款项。
▼社群——项目发展的核心动力
对于还不够成熟的公益项目来说,除了资金的支持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外界的反馈与意见,这才能保证他们不会走偏。
在第三届宝安区慈善会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20位跨界导师的加入,这些导师是资深公益人、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等不同领域的精英。
通过社群,让导师根据公益项目的进展做指导,帮助公益组织制造更多的可能性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与变革。
有人曾在知乎说道,“社群的精髓就在于,它能极大拓展你的认知,实现自身边界的拓展。”
▲ 用科技开启智慧养老模式
与其他项目不同,在入选项目中,有一个项目是将最老的人与最新的科技相结合,让老人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和互联网云数据的应用,可以全方位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能够为老人提供健康服务,让老人真正能够在居家生活中就得到全方位的“安保”服务和“健康保障”服务。
这种智慧养老模式在国内还比较少见,一旦成功就能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不少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志愿者教老人如何使用手表检测身体数据
对于这样新型的公益项目,导师都很期待后续的进展,他们表示会持续关注下去,会在该项目落地的两年的中,从自己所精通的专业角度给出可实施的建议与意见。
用社群作为赛事的服务机制,用社群凝聚各界的力量,宝安区慈善会用创新的方式帮助优秀公益项目实现了传播广、资金透明、导师引导的目的,也让他们在落地中能够更好得解决社会问题,这种做法对全行业来说都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来源:人人公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