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面环山,石墙草瓦,沂蒙之南有个世代贫瘠的小村,年轻人走出去了就不再回来。 
 可有一个人,却拼了命往这个山村里钻。起初人人笑她傻,后来,没人不服她。 
 
 
 
 
 
 朱家林,坐落在沂蒙山腹地。曾经的红色圣地, 
 随着时光褪色, 
 青壮年远走,如今只剩下留守老人。 
 
 
 
 
 
 像很多空心村一样,共140户人家,一半已久无人居。老院里,不见人烟只见树,与破落的院墙相依。 
 
 
 
 
 
 也有人想过帮这个村子一把,县里请过许多“专家“来过朱家林, 
 看了一圈撂下一句话就走了,“这里啥都没有,不具备旅游开发条件。”一句话,给这个地方下了“绝症诊断”。 
 
 
 
 
 
 诺大的村子, 
 只有70来个古稀老人,种点儿花生玉米,维持日常的温饱。 
 
 
 
 
 
 这些老人怎么也没想到,混着过了一辈子的人生,会被一个叫宋娜的姑娘彻底改变。 
 
 
 
 
 
 生于斯,长于斯,关于朱家林,宋娜的记忆全是小时候。村口桃花十里,灼灼芳华,如今田园将芜,人归何处? 
 
 
 
 
 
 难道,自己也要一去不回头, 
 像村里其他年轻人那样,让这里成为又一个“回不去的故乡”吗? 
 
 
 
 
 
 当时的她,已“漂泊”在外许久。 
 警官学校法学毕业, 
 却对设计充满兴趣。辗转于全国多地的酒店,做了五年独立设计师。 
 又在中国美院进修,与空间设计结缘多年。 
 
 
 
 
 
 经过她手,无数园林空间焕然一新,那么为什么不把自己这项才能,用来帮家乡改头换面呢? 
 
 
 
 
 
 不靠山靠水,村子也能找到别的发展机会!秉着这样的信念,宋娜带自己的年轻团队,住进了朱家林。 
 
 
 
 
 
 吃住都在老乡家,天天和老乡打交道一群人用最快的速度,熟悉着朱家林的现状。 
 
 
 
 
 
 空间设计出身的宋娜,基本的思路就是,把这里空落破败的房屋,注入时下最流行的民宿元素,让它重新焕发活力, 
 吸引现代人的目光。 
 
 
 
 
 
 这个前卫的思路,对村民来说,既新奇,又怀疑,看着他们的设计图纸,漂亮是漂亮,可是真的能让这儿起死回生吗? 
 
 
 
 
 
 
 
 
 宋娜用诚恳和务实顶着压力, 
 推动着这个项目,不像一般的乡土重建,她没有把村民迁出去,而是让他们成为主角。 
 
 
 
 
 
 为了最大程度保留村子的原味, 
 宋娜拜访了村里的老木匠石匠,石砌干碴墙,枣木屋脊榆木梁, 
 这些古老民俗的特点,她一一在设计中体现。 
 
 
 
 
 
 
 
 
 
 
 
 村里空着的土坯,以村民入股的方式,重新打造成民宿、青年旅舍。 
 
 
 
 
 
 
 
 
 
 
 
 
 从设计、到施工,村子里一天一变化。村里的老人在路上转一转,“诶哟,又比前几天更漂亮了”。大家从心底里明白, 
 这姑娘是真的为了村子好。 
 
 
 
 
 
 
 
 耗时整整两年,朱家林的改造终于完成。 
 
 
 
 
 
 青石板交错延伸,取代尘土飞扬的黄土路, 
 破旧的石砌危房如今整齐陈列,充满现代设计感。 
 
 
 
 
 
 
 
 
 改造后的朱家林,有民宿区,也有艺术体验馆。 
 在民宿区, 
 你会看到很多风格的建筑。 
 
 
 
 
 
 
 
 有黑白极简的北欧风, 
 线条简单大气,充满后现代气息。 
 
 
 
 
 
 还有村民家改造的家庭旅馆,请当地木匠做出了原木风,古朴醇厚, 
 内部使用的天然木料,又透着生动自然的味道。 
 
 
 
 
 
 
 
 
 
 
 
 
 
 
 
 
 
 
 
 
 
 
 
 
 
 
 村里的孤寡老人, 
 成了民宿的服务管家,一方面让他们老有所依,另一方面,也给民宿的管理带去了方便。 
 
 
 
 
 
 
 
 
 
 
 
 
 
 作为最熟悉这片土地的人, 
 这些“管家”们把自种的玉米红薯、蔬果做成吃食。 
 农家特有的土特产,吸引人们来住宿体验。 
 
 
 
 
 
 
 
 
 
 
 
 
 
 
 
 
 
 
 
 除了民宿,朱家林的艺术生活馆,也是宋娜当初设计的重要环节。 
 很多人觉得在一个贫困村, 
 做这种附庸风雅的东西,没什么实际价值。 
 宋娜却说:“艺术,也不应该只是城里人的专利。" 
 
 
 
 
 
 这个艺术馆,外馆像很多大城市的博物馆。走进室内,艺术陈列品摆放生动,格调满满。 
 
 
 
 
 
 馆中突出地面的几块巨石,据说已有上万年历史,宋娜在设计之初特地保留。 
 
 
 
 
 
 清水泥的前卫风,混搭着乡村匠人的精心手作,布艺、陶罐,全都是老匠人用时间酝酿而成。 
 
 
 
 
 
 
 
 
 这些,也都成了朱家林的特色。 
 来到这里游玩的家庭,可以体验陶瓷制作,也可以将喜欢的工艺品直接买回家,村民的收入由此而来。 
 
 
 
 
 
 
 
 
 渐渐地,朱家林在外也有了名气,改造得到了社会的关注,田间地头的生态农副产品,还有独具匠心的手工制品,都有了销售的渠道。 
 
 
 
 
 
 
 
 
 
 
 
 
 
 
 
 
 生活美学无处不在,小布鞋,虎头帽,农村古朴粗粝的温暖力量,代代流传的“工匠精神”在这个艺术空间里发扬光大。 
 
 
 
 
 
 
 
 
 
 
 重焕生机的朱家林,吸引了更多的青年艺术家与设计师,他们纷纷来此,和村里的老匠人们一起,把这里变成了创意圣地。 
 
 
 
 
 
 当地的蓝染工艺,结合时下流行的设计元素,让一个叫琳达的外国女孩,也慕名来此。 
 
 
 
 
 
 
 
 
 
 
 
 
 
 
 
 着迷于这里的服饰特色和织染工艺,她甚至决心在这里创业和生活。 
 
 
 
 
 
 这个当初留不住年轻人的空城, 
 如今有源源不断的新鲜力量涌入。 
 
 
 
 
 
 未来,宋娜要在朱家林 
 建设更多的主题民宿,让许多城市人,能回到这里,成为乡村真正的主人。 
 
 
 
 
 
 不要忘了在哪里开始,你才不会在前方跌倒,让你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始终是,初心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