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为什么我们这么容易生气?

[复制链接]
齐志实习生林霞 发表于 2016-4-26 09: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帖最后由 齐志实习生林霞 于 2016-4-26 09:33 编辑

   

  身在都市,同学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心累。

  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中动不动就会发生让人上火的事:

  早上刚到单位就被对策划案不满意的老板骂了一顿;

  下午的微信聊天中又被蛮不讲理的甲方气到不行;

  下班累到半死回到家还因为一点琐事和家人吵一架。


  一件件让你生气又无奈的事,恰恰是生活通过各种“不美好”对你进行的磨砺,只有那些懂得调解自己易怒情绪的人才能在职场中走得更快更远,并从生活中获得舒适美好的体验。

  今天周刊君就从“为什么我们容易生气”“我们应该怎样调节怒气”以及“有人对我们发怒时该如何应对”三方面,最大程度上让你掌握不生气的技术以及巧妙应对他人怒气的方式。

  生气的危害远远比你想象得可怕

  很多人觉得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生气是一种自然情绪反应,无需控制或者调节。但你可能不知道,人在生气时下丘脑会产生一种叫“胜肽”的化学物质,它会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并被细胞周边上千个感受器所接受。如果你从来不试着控制自己的怒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身体会默认“生气”为人体的固定情绪。

  这就是为什么“有事容易往心里去的人”,脾气会越来越差。

  经常生气会引起肝气郁结、内分泌失调,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极大破坏,不仅让外貌提前衰老,还很容易引发心脏病、肾病、肿瘤等各种高危疾病。

  生气的原因对方没有达到你的期待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当人的大脑受到对方“无理或蛮横”等态度的刺激时,会释放某些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通过神经系统刺激你的内分泌系统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又会促使你的身体做出一系列“宣告自己生气了”的特有反应,比如体温上升、皮肤涨红、心跳加快、思绪混乱、瞳孔放大,甚至发抖等。


        而从人类情感角度分析,每一次有人让我们生气,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因为对方的态度和我们内心的期待度不吻合而催生的情感失衡。不管是被上司指责、被同事抱怨还是被客户投诉造成的愤怒感,本质上都是基于这个原因。

  因为对方无法达到你的期待而情绪失控,换句话说,也是潜意识里对自己无法管控好对方的言行而情绪失控。

  所以正常情况下,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容易生气的人,往往也是对周围的人或事掌控欲比较强的人——希望一切事物最终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思来。

  NO.1如何平息自己的怒气

  想在突发事件中控制生气的负面情绪,首先你要划清“你自己”和“其他人”的界限,明白在任何一件事上,由于性格、立场、受教育程度乃至信仰不同,你永远只能管理自己的言行和思绪,无法管控别人的所作所为。

  所以你接下来就要把焦点从“为什么对方要这样对待我”转移到“我应该如何化解对方让我产生的怒气”上。

  1

  为自己开设情绪发泄通道

  我们自然不大可能在发生矛盾的当时,总是把握机会将对方尽情抨击一番来化解心中的愤怒。

  比较好的方法还是在事后为自己开通发泄渠道,来把这些堆积在体内的不良情绪统统“逼”出去。

  身临其境发泄法

  找一个没有人的房间,打开摇滚音乐并把音量调到最大,歌手“声嘶力竭”的声音会在一定程度上让你快速还原当时发生争执或者不快的场景,这时你再想象对方站在你面前,尽情骂他出气,这种“身临其境”的发泄方式,会让你非常爽快。

  录音发泄法

  拿出手机并打开里面的录音机,大声骂对方并且统统录下来,骂完后放给自己听,你会找到比较真实的“已经朝对方出过气”的感觉,心里会很容易平静下来。

  

  2 为自己做进一步心理辅导

  很多同学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发生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后,明明告诫自己要尽快消除怒意,结果越想越气,“根本停不下来”。

  原因就是负面情绪会引发你的消极心理评价,这种负面评价会进一步刺激你的负面情绪,让它越来越膨胀。

  比如,领导骂你时,你生气,于是触发新一阶段的消极心理评价:我这么努力了,他竟然还老是和我过不去。

  于是这一心理评价导致更持久的愤怒。

  又比如,当孩子把玩具扔在地上,你生气,于是触发新一阶段的消极心理评价:我都这么辛苦了,你们竟然还不知道体谅。

  同样,这一负面心理评价导致持久的愤怒。

  此时你可以通过两个阶段的自我心理辅导从源头上化解怒气。

  巧用“观察不评价法”

  你可以通过 “观察自己的身体”来第一时间放下“评判”。

  方法就是当你感到愤怒时,马上去观察你的身体,从头到脚,一个一个器官去观察。

  我的头有什么感觉?嗯,我的头很沉,太阳穴很紧张;我的脖子有什么感觉?脖子很酸。

  这种观察自我的方式引用了瑜伽练习中冥想的概念——将全部精力集中在怒气产生时的身体感觉上,这能让你快速放松下来并诱导大脑在最生气的“第一个五分钟”放空,阻止负面情绪引爆负面评价。

  于此同时,你可以通过建立奖罚制度,来强化“观察不评价法”的效果。

  比如,五分钟内,利用“观察不评价法”放松自己,五分钟后如果怒气平息了很多就奖励自己一点东西,如果控制怒气失败就给自己一点小惩罚。

  一旦真实的“得失制度”载入大脑后,你内心的理性会更加主动利用“观察不评价法”对抗负面情绪,慢慢你就会发现自己不那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中。


      思考你渴望被满足的需求

       情绪开始平静后,你要思考这一次的愤怒情绪,它想向你“传达什么”。

  上面说过,人之所以生气的根本原因是对方的反应不符合你理想中的期待。进一步而言,怒气实则在提示:

  我们的某种需求没有被满足或者遭到了剥夺。

  那么我们就要思考,到底是哪方面的要求没被满足,有没有办法在之后改进一下。

  建立了理性判断后,你再分析一下,通过什么方式改进,可以让你的需求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更有机会被满足。

  比如,你被领导骂了很上火,思考后基本上可以判断是你自己对工作成果感觉良好,认为理应得到领导的尊重和肯定,结果却没有被满足。

  然后你的重点就应该从“老板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换成“怎样避免老板出现这种暴怒情况”。

  如果老板是针对你办事中的某个细节发火,那就注意调整这个细节。

  要是他发火的原因在于周五开完公司大会心情不好,那么下次通过观察,换一个他心情好的时间再汇报工作。

  又比如你对自己工作辛苦,孩子却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情形发怒,那么通过分析,你得出自己真正没被满足的需求是让日子过得轻松自如一点。


  那你就不要把重点放在一定要让“孩子一夜长大”这个层面上,多找一点时间和自己相处,做做让自己喜欢和放松的事情效果会更好。

  归根结底,一旦你把自己从混乱的怒气中解脱出来,就能清醒地点对点想出解决办法,减少类似发怒场景的发生。

  3

  巧妙提出自己的需求

  了解到自己真正的需求后,除了自我协调,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巧妙用“观察不评价法则”向对方提出真实需求,有效减轻下次又被同一场景激怒的情况。

  现实中,这个方法可以很好地用在处理和亲人(爱人)之间的矛盾上。

  很多人的体会都是:我们更容易对亲人或者爱人发火。原因就是关系越亲近,我们对对方的期待度就越高,而且因为知道对方即使在我们生气后也不会疏远,在缺少危机感的情况下,怒气更加容易爆发。

  为了让自己不再总是“事后后悔”,“直白地描述自我感受”远比“评价这件造成怒火的事有多恶劣”,效果要好得多。

  比如,对方这一星期都晚回家,你终于憋不住了,怒气爆发。

  这时,首先通过“观察不评价法”平复愤怒的情绪,然后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真正没有被满足的要求是:想和对方多点时间相处。

  这时你就可以心平气和地和对方提出自己的真实需求了。

  不要说:这么晚回来,你知道我等了多久吗,太自私了。

  要说:你这么晚才回家,并且不接我电话,我感到很委屈,希望我们能多一点时间相处,你能给我做好吃的。


  NO.2对方生气了,我该怎么办

  现实中我们虽然管控不了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却可以管控面对其他人“不友好态度”时我们的反应,通过此举化解尴尬的局面和我们内心的低落情绪。

  1

  旁观隔离法帮你冷静头脑

  身在职场,很多小伙伴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老板或者非常重要的客户很生气,场面失控,你明明想通过理智机敏的言行让对方平息怒火,但是在对方脾气很大或者你被骂得很惨的情况下,脑袋里一片空白,找不到正确的行动逻辑。

  不知道怎么办的话请参考最近热映的《蝙蝠侠大战超人》中的镜头效果。导演的镜头总是从上往下,像是一个无关的人,高高在上地观察地面上发生的一切。


  在电影中这种拍摄方式叫“上帝视角”,我们可以把它进一步转化成“旁观隔离法”,来让自己从当时不愉快的场景中跳脱出来。

  比如,甲方对你们的服务不满意,觉得完全没有达到合同上的要求,因而大发雷霆。

  你虽然想安抚对方,但是自己都快要被对方“蛮横”的指责惹怒,根本无法控制情绪。

  此时如果正在和对方当面交流,立即后退几步,深呼吸并放慢语速,如果是文字聊天就暂停发言,合上电脑或者把手机扔到一边。

  这时想象自己正以旁观者的身份,在高空的飞机中往下拍摄地面现场,你冷静地看着现场的一切(包括你自己在内)并暗示自我,“对方无理对待的不是我,是他想象中的那个人。”

  一旦让自己“置身事外”,理智就能很快回来,你也会更容易地想出此情此景的应对措施。

  p.s.这个方法同样可以用在前文提到的“你被对方激怒”的场景中,能让头脑冷静,怒气消解。

  2用“开心时”的肢体语言带动正面情

  在职场上普遍有这样一种情况:面对“重要的人”发怒时,虽然我们当时忍下来了,过后却感觉抑郁和委屈。

  长此以往你可能会面对两种处境:要不就一直压抑自己让身心受损,要不可能会在某一天同样的场景中发飙,导致之前做的努力都白费了……

  比较好的应对措施是,挨骂后,尽量调整自己的肢体语言,通过自己开心时的特有动作,比如摇头晃脑、做鬼脸、打响指等,带动出心底的正面情绪,多做几次,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自己的心情。

  这些动作给你的心理暗示是:我何必被他破坏心情?

  假装快乐,会真的快乐起来,这就是“身心互动原理”。

  这里特别教大家一个产生冲突时快速恢复心情的动作:强迫自己把身体伸展成占用很大空间的姿势或者很有power的姿势(如「大」字,或翘着二郎腿两只手垫到头后面),这会促进体内多巴胺的分泌,有效赶跑负面情绪。


  下面这几个姿势就是产生冲突时的常见自我保护姿势,请不要再重复了,这几个动作会延长你的“生气低落期”。


  不管是“身心互动法则”还是前面说到的“观察不评价法则”,说到底都是通过有意义的实践,让你把放在别人身上的注意力和掌控欲收回到自己身上。

  而一个人一旦管理好了自己,就会惊喜地发现周围的人和事也会朝着你所期待的方向改变。

  只是“回归自我”这一点,在这个日趋浮躁的社会中总是被轻易漠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