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网
标题: 何韶辉 x 梁海光:世间所有的喜悦,都来自于希望他人快乐 [打印本页]
作者: gongyi020 时间: 昨天 20:42
标题: 何韶辉 x 梁海光:世间所有的喜悦,都来自于希望他人快乐
(, 下载次数: 0)
写在前面的话
在公益这条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满怀善意的人。但有一种支持者尤为珍贵——他们不仅慷慨解囊,更愿意投入时间与思考,与机构共同成长,从局外人变为并肩同行的伙伴。
何韶辉,正是这样一位公益路上的同行者。他从2018年的首次捐赠,到2020年成为月捐人,再到受邀担任监事,韶辉用7年时间,完成了一位支持者对公益事业从信任到托付的深度同行。这场对话,发生在他加入监事会一年多后。我们抛开了客套,聊了他的公益初心、劝募时的忐忑、对专业公益的理解,以及他对满天星公益未来的期待。
对话中,韶辉分享了一句他在藏区听到的话:“世间所有的喜悦,都来自于希望他人快乐。”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也精准地道出了我们许多人坚持公益的内驱力。因此,我决定用它作为本次对谈的标题。
这次对谈里,没有空泛的理念,只有接地气的故事和实打实的思考 —— 既有韶辉作为 “局内人” 看到的公益组织运作细节,也有他作为 “同行者” 对乡村阅读公益的期待。相信不管你是公益捐赠人、从业者,还是对 “做善事” 心怀观望的朋友,都能从这些对话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触动。
希望这场真诚的交流,能让你看到一个公益组织与它的支持者之间,可以如何相互滋养、彼此成就。也期待他的故事,能点燃你心中那份“希望他人快乐”的喜悦。
一、缘起满天星公益:从个人善念到深度同行梁海光:每次聊起你和满天星公益的故事,都觉得特别有温度,你最初是怎么和我们结缘的?我印象里好像和Cherry 有关?
(编者注:Cherry是满天星公益的联合创始人兼理事长。)
何韶辉:还真得从Cherry 说起。我们是小学到初中的同学,这么多年一直保持联系,每年都会约着和初中班主任聚会,聊生活也聊工作。我从小就喜欢到处走,1997 年开始一个人去新疆、西藏旅游,不只是看风景,更愿意钻进当地村庄,去村民家里坐一坐。那时候村里孩子的条件是真简陋,有的趴在床上写作业,有的蹲在小板凳上看书,但他们看到我们特别热情,那种纯真特别打动人。
后来每次去旅游,我都会带些文具和书,遇到孩子就分给他们,路过村里小学(现在很多村小都合并了,以前每条村基本都有),就等在门口给放学的孩子发。这些事我都跟Cherry 分享过,她那时候在花旗银行,曾牵头向总部申请了 120 万慈善资金,和省立中山图书馆合作在六祖的故乡建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六祖分馆(花旗集团六祖少儿图书馆),这事让我们在公益上有了共鸣。再后来她把更多精力放在乡村儿童阅读上,2012 年满天星公益成功注册成正规组织时,她特意跟我说,方向是乡村建图书馆,和她之前做的项目很像,我当时就觉得这个组织靠谱,是真的想做事的机构。
梁海光:原来还有这么多铺垫!在加入满天星公益前,你自己也做了不少公益,这些经历会不会影响你后来对我们的认可?
何韶辉:影响太大了。我之前捐希望工程,每年固定捐钱,能收到孩子的回信,看着那些歪歪扭扭的字,心里特别暖。后来在公司牵头建了“恒星志愿团队”,周末去河源、乳源等地家访,帮贫困学生交初高中杂费。但有件事挺失落的 —— 我们帮一所小学翻新了校舍、建了图书室,第二年再去,发现图书室只有我们去的时候才开门,书根本没怎么动。那时候才明白,光有硬件没用,没人管、没孩子用,等于白做。
(, 下载次数: 0)
2007年图书馆挂牌(第二排右二是韶辉)
(, 下载次数: 0)
2008年恒星志愿团队走访学校(左二是韶辉)
接触满天星公益后,最打动我的就是“实在”和“专业”。不只是建图书馆,还有流动书箱,把书直接送到孩子手边;更重要的是,公众号里能看到老师在管图书室,课间孩子挤在里面看书的照片,甚至能看到书借出去多少本和孩子共创的作品。这种 “能看到效果” 的公益,比单纯捐钱踏实多了。所以 2018 年 99 公益日我第一次捐,2019 年看到流动书箱项目,就每年固定捐一两个,2020 年知道有月捐计划,立马就办了 —— 每月一点钱,能一直跟着项目走,和满天星公益的联系也更紧了。
2023年韶辉和团队参加流动书箱启用仪式
(, 下载次数: 0)
班书共创作品
(, 下载次数: 0)
扫码查看历年班书共创作品二、劝募大使的心路:从“拉不下脸” 到 “想带更多人参与”梁海光:是什么促使你从一位月捐人,转变为积极热情的“爱心劝募大使”?很多朋友都说,劝募时的心理压力很大,觉得向朋友开口很 “不好意思”,你有这种感觉吗?有的话是怎么跨过这个坎的?
何韶辉:2022 年第一次收到劝募大使邀请,其实我纠结了整整一个星期。我平时连朋友圈都很少发,更别说主动找别人捐钱了,总觉得像是 “麻烦别人”,怕人家觉得我在 “拉赞助”。后来翻劝募大使群里的文案,看到大家写的不是 “求捐款”,而是分享孩子看书的照片,说 “20 块钱就能帮乡村孩子多读一本书”,才慢慢想通 —— 我不是在“要钱”,是在分享一个能帮到别人的机会。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按住图片可左右滑动
99 公益日第一天,我硬着头皮发了朋友圈,配了张满天星公益孩子看书的照片,写着 “如果愿意,一起帮孩子多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没想到很快就有同事问怎么捐,老同学也私信说 “这事有意义,算我一个”。那时候突然松了口气,连着发了三天,反馈都特别暖。到 2023 年,发朋友圈就没压力了,一到 99 公益日就主动参与。看到捐款到账,还有平台配捐的时候,比自己捐钱还开心 —— 不是因为筹了多少,是觉得有这么多人愿意一起帮孩子,这种“抱团做公益” 的感觉特别好。
[url=][attach]82841[/attach][/url]久久公益节期间,每位公益代言人的“一起捐”在活动期间筹得200笔≥1元的捐赠,都能够助力项目获得腾讯公益提供的激励金,扫码支持,和何韶辉共建乡村图书馆
梁海光:这四年劝募下来,有没有印象特别深的事?比如有没有朋友质疑公益,或者朋友因为你的分享,也开始长期关注公益?
何韶辉:说实话,还真的没有遇到质疑的声音,可能因为我一直在做公益,朋友们都比较信任我。另外,有件事我一直记着。我有个同事,第一年捐了50 块,后来特意问我满天星公益的项目细节,还关注了公众号,参与了 “童书乐捐” 项目;以后每到 99 公益日,她都成为捐赠人。第二年 99 公益日,她主动找我说:“今年我也想多帮点。” 还有个老同学,现在每年都会跟我一起捐流动书箱,说等退休了想多点跟着满天星公益去乡村学校看看。其实我没做什么特别的,就是把真实感受告诉大家 —— 满天星公益是真的在帮孩子,大家信得过,自然就愿意参与。唯一遗憾的是,有些网友捐了不少钱却没留名字,没法跟他们说声谢谢,只能在心里记着这份善意。
三、公益认知升级:专业团队才是公益的“底气”梁海光:很多捐赠人会问“我的钱是不是都用在孩子身上了”,担心有管理费、人员工资,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何韶辉:我以前也这么想,最早捐希望工程,就觉得钱得全给孩子,后来才明白,公益不是“把钱送出去就完了”,得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然钱花了也没效果。就像满天星公益,要是没有团队去选书、送书、跟学校对接,没有老师管理图书室,光把书堆在房间里,孩子也看不到、用不上。
后来了解到,国家规定公益组织可以支出合理的管理费和项目人员工资,而且满天星公益把管理费一直控制在10% 以内,项目人员工资占比控制在 30% 左右,这已经很不容易了。你想啊,团队要跑遍乡村学校,筛选适合孩子的书,还要跟进每个书箱的使用情况,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精力,他们也需要生活,总不能靠 “情怀” 过日子吧?之前接触过一个公益组织,因为没给工作人员发够工资,核心成员走了一半,项目也黄了,反而浪费了捐赠人的钱。所以现在觉得,合理的费用支出不是“浪费”,是为了让公益能长久做下去,让每一分钱都真正帮到孩子。
编者注:国家相关法律要求与费用分类说明
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的规定》(民发〔2016〕189号)和《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事项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民政部公告2020年第27号)第四条规定,对于具有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以及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社会服务机构(慈善组织),法律有明确的要求:
年度慈善活动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
年度管理费用:不得高于当年总支出的百分之十。
此外,规定中对费用范围也做了清晰界定:
管理费用主要是指维持机构正常运转的费用,例如理事会经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办公费、水电物业费等。这部分是法律的管控重点,设有上限。
慈善活动支出(业务活动成本)包含了为实施慈善项目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其中明确列支了“为提供慈善服务和实施慈善项目发生的人员报酬”。这意味着,像满天星公益的项目人员工资,是属于直接推动公益项目开展的“业务活动成本”,而非“管理费用”。
总而言之,国家法规并非要求“零成本”运营,而是通过科学分类和比例要求,引导公益组织将大部分资源用于慈善目的,同时允许保留必要的行政开支和项目执行成本,以保障其专业性和可持续性。将项目人员工资计入业务活动成本,并努力将管理费控制在较低水平,正是合规且注重效率的体现。
[attach]82842[/attach]
满天星公益信息公开
梁海光:你说的这点特别关键—— 公益需要专业。像我们做 “童书乐捐” 时,很多人说 “我家有旧书,直接寄给你们行不行”,但大家不知道,二手书分拣、消毒、仓储、运输,再加上物料、宣传和人力,每本成本接近五块钱,没人承担这些成本,书根本到不了孩子手里。
何韶辉:以前我也觉得“捐书很简单”,听你说这些细节才知道背后这么多门道。书要适合孩子年龄,不能破旧、内容不合适;还要消毒,不然孩子用着不卫生;跨省运输的运费比书本身还贵。这些事没人管,捐再多书也没用。满天星公益把流程标准化,找京东物流合作,还有专门的人分拣消毒,看起来麻烦,其实是 “把钱花在刀刃上”—— 既保证书能到孩子手里,又能让每本书都能用得久。这种“专业做事” 的态度,比说多少 “保证把钱用在孩子身上” 都管用。
四、推动企业合作:三年坚持,让更多人理解阅读公益梁海光:你成功地推动了所在公司与满天星公益的合作,这在很多时候并不容易。你是如何向公司介绍和推荐满天星公益的?
何韶辉:从2020 年开始,我每年都向公司人事部推荐满天星公益的乡村图书馆项目,但一直没成,前前后后花了三年时间,中间真的有过失落。每次推荐,他们都会说 “其他项目更直接”,比如资助学杂费,能明确知道帮哪个孩子交了学费;而建图书馆、送流动书箱,效果好像没那么 “立竿见影”,管理层会担心钱花了看不到实在成效。
有一次跟人事部沟通后,我甚至有点打退堂鼓,觉得“阅读公益” 是不是太难被理解了。但转念一想,我见过满天星公益图书馆,孩子课间挤着看书的场景,这些都是真实的改变,只是需要时间让更多人看到。所以没放弃,每年都坚持推荐,还带满天星公益的项目资料给同事看,慢慢跟他们讲阅读对孩子的长远影响。
(, 下载次数: 0)
人气满满的满天星公益图书馆
直到2023 年,在你们团队协助下,我把满天星项目报给公司总部,参加 “全球社区贡献奖” 项目评估,最后居然评上了,拿到 3.6 万元奖金。这笔钱专款专用做了流动书箱,公司同事跟着去了现场,你们也来公司做分享,放了孩子读绘本的视频,好多同事都感动了,纷纷问怎么捐。现在公司每年都会把满天星公益列为优选项目,我特别开心 —— 不是因为我促成了什么,是觉得越来越多人能理解“阅读公益”的价值,能一起帮孩子。
五、监事会的责任:从“局外人” 到 “一起把事做好”梁海光:你从捐赠人变成满天星公益的监事,角色变了,对组织的理解是不是也不一样了?
何韶辉:真的不一样了。以前我只关心“我的钱有没有帮到孩子”,现在会更关注 “项目是怎么运作的”—— 从选学校、定方案,到筹款、执行、反馈,每一步都要了解。我在公司也是监事,知道 “监督” 不是 “挑错”,是帮着把流程理顺,避免出问题。
梁海光:很多公益组织的监事会会被认为是“形式主义”,你觉得我们该怎么避免这种情况?
何韶辉:关键是要“接地气”。不能只坐在办公室看报告,要多去一线了解情况 —— 比如满天星公益的图书馆、流动书箱实际用得怎么样?是不是真有孩子常借?这些都得去现场看、跟学校老师聊,才能知道真实情况。
我觉得监事会更像“观察者”也是“参与者”,得看着项目从立项到执行的全流程,看执行团队、评估委员会、理事会的衔接顺不顺畅,通过的项目是不是真的经过充分沟通、能不能帮到孩子。监督不是“只站在外面看”,是 “走进来一起做”,这样才能让机构和项目更扎实,也让捐赠人更放心。
六、对满天星公益的期待:把阅读的种子种得更久、更深梁海光:你跟满天星公益走了这么多年,对我们未来有什么期待?比如在项目上,有没有想过可以做得更深入的地方?
何韶辉:我最期待的是“长久”。满天星公益现在有这么好的团队,这么多支持者,一定要把 “团队传承” 做好。现在的核心成员有经验、有情怀,能不能多带带新人,把做项目的经验、对孩子的用心传下去?公益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是一代代人的事,只有团队稳定了,项目才能长久做下去。
还有个小想法,能不能对个别受益学生做“长期跟踪”?比如从小学开始,记录他们读了哪些书,有没有因为阅读变得更自信,甚至考上大学、找到好工作。我知道这很难,需要很多年,但如果能有这样的案例 —— 比如 “某个孩子因为满天星公益的书,喜欢上科学,后来考上理工大学”,这样的故事比任何数据都有说服力,能让更多人相信 “阅读能改变人生”。
另外,能不能让孩子也参与进来?比如让高年级的孩子当“小图书管理员”,帮低年级的孩子选书、读绘本。这样不仅能让图书室管理得更好,还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觉得 “这是我们自己的书箱”,更珍惜阅读的机会。
梁海光:你对自己未来在满天星公益的角色,有什么想象?
何韶辉:我想一直跟着满天星公益走下去。近期先把监事的工作做好,多了解项目,多提有用的建议;如果团队需要,我也愿意分享企业管理的经验,比如怎么做流程优化、怎么跟企业对接。等退休了,还想跟着你们去乡村学校看看,亲眼看看孩子读书的样子,听听他们的故事。满天星公益就像一个大家庭,能成为其中一员,我特别荣幸。
七、给公益观望者的话:善意不分大小,重要的是开始梁海光:现在很多人想做公益,但总担心“被骗”“钱没用在正地方”,你想对这些观望的人说什么?
何韶辉:我想告诉他们,先“了解” 再 “参与”。想了解满天星公益,就去看公众号的项目反馈,看孩子的照片、学校的证明;想捐钱,可以先从小钱的开始,比如每月捐 20 块钱,看看项目进展,慢慢建立信任。公益不是“要捐很多钱才叫公益”,一块钱、一本书、一句鼓励,都是善意。
我在藏区常常听到一句话:“世间所有的喜悦,都来自于希望他人快乐”,这才是真正的快乐。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 —— 看到孩子因为一本书笑起来,连眼睛都带着纯真的笑意,看到孩子创作的班书,那种快乐是花钱买不来的。现在公益组织越来越透明,像满天星公益,每一笔捐款都有公示,每一个项目都有反馈,不用担心被骗。与其观望,不如试着迈出第一步,哪怕只是捐一本书,也能帮孩子多打开一扇窗。
梁海光:回顾这七八年,满天星公益给你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何韶辉:是“心态”。以前觉得公益是 “帮别人”,现在觉得是 “互相成就”—— 我们帮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孩子也帮我们找回了初心。每次看到满天星公益的孩子,都会想起自己小时候读书的快乐,更明白“阅读” 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现在我会更珍惜身边的每一本书,也更主动跟别人分享阅读的快乐。公益不是一件 “大事”,是一件件 “小事” 积累起来的,和满天星公益同行的这些年,我最明白的就是:善意不分大小,只要坚持,就能改变很多。
梁海光:今天聊了这么多,真的特别感动。谢谢你一直以来的支持,也期待未来能继续一起走,见证满天星公益更长远的发展。
何韶辉:我对你们团队有信心,只要把这份专业和责任传承下去,满天星公益一定能走得更远。我们一起继续帮孩子通过阅读看世界!
文末呼吁
读完这篇长长的对谈,如果你也被那句 “世间所有的喜悦,都来自于希望他人快乐” 所触动,心生一份支持乡村孩子阅读的念想,我想邀请你,将这份念想化为一个简单的行动。
这个行动,可以是成为我们的月捐人或者捐一笔,用一份长期的陪伴,为孩子的阅读之路点亮一盏稳定的灯;也可以是转发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像韶辉一样心怀善意的人,有机会了解我们;
公益最美的状态,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双向的奔赴与共同的成长。 期待在满天星公益的旅程中,也能有你的身影,与我们一同收获这份“希望他人快乐”的、纯粹的喜悦。
来源:海光和他的朋友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www.gzqz.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