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网

标题: 徐本亮:关于中国社会组织的10个“为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gongyi020    时间: 昨天 20:30
标题: 徐本亮:关于中国社会组织的10个“为什么”

善达君说


观察中国公益圈多年,目睹无数善意与努力,却也堆积了太多令人揪心的“为什么”。徐本亮老师的这十个问题,如十把锋利的手术刀,直接剖开了当前社会组织生态的病灶核心:管理缺位,方向迷航。


为什么管理大师德鲁克在西方公益界奉若圭臬,到了我们这儿却鲜有人知、少有人学? 为什么高喊“使命”“公信力”是生命线,但培训场上却只听雷声不见雨点? 为什么“党建引领”有时成了口号,而生存发展的真本事却无人深究?为什么轰轰烈烈的活动搞了一场又一场,真正能称得上“成果”、让服务对象受益的改变却迷雾重重? 为什么项目评审程序“完美”,砸钱的项目计划书却有一半以上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达成什么?……


更令人忧心的是,我们天天喊“高质量发展”,却鲜有人能说清高质量的关键命门在哪;很多公益项目轰轰烈烈开场,却在喧嚣散尽后迅速归于沉寂;关乎机构存亡的“创新”和“商业模式”探索,却少人问津。


是啊,徐老师的这十个“为什么”,问的是知识传播的断层,是评价标准的模糊,是管理意识的淡漠,更是对公益事业专业性与有效性的集体焦虑。它们指向一个核心拷问:当资源涌入、数量激增,中国社会组织如何真正摆脱“凭热情和感动做事”的初级阶段,练就“凭专业和成果成事”的硬核本领?


是时候直面这些痛点,寻求答案了!

(, 下载次数: 0)


1、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他人生的最后20多年主要从事非营利组织管理的研究、培养非营利组织的领导人。他的非营利组织管理思想,特别是1990年出版的《非营利组织管理》是非营利组织管理“开创性著作”,这本经典著作帮助世界上无数非营利组织取得成功。为什么多年来在中国公益界宣传、介绍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很少?为什么中国很多社会组织领导人和从业人员不知道或者不学习德鲁克?


2、社会组织是为使命而存在的,公信力是社会组织的生命线。为什么多年来在中国公益界的各种培训、教育、讲座、论坛中鲜有专门讲使命和公信力的?


3、社会组织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党建,坚持党建引领。党建引领如何真正有效提高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能力?衡量党建质量的标准是什么?如何防止“党建引领”成为口号和形式?


4、社会组织同样需要管理。 德鲁克指出:“系统化、原则性和基于理论的管理能迅速地使非营利组织产生最大的绩效。”为什么在公益界鲜有系统的社会组织管理的培训?


5、社会组织是为成果而存在的。为什么中国很多社会组织的领导人和从业人员、购买方、资助方、项目评审专家没有成果概念?不知道什么是成果?


6、政府购买和社会捐赠是一种交换和公平交易,是用钱和成果交换的。现在政府购买服务和基金会资助项目一般都有专家评审环节。为什么很多项目评审的程序是对的全的,但是最后拿到资金的项目内容却有很多问题?因为我每年看到的得到资金的各种项目计划书50%以上是没有成果的,有问题的。


7、为什么现在我们各种培训讲重要性、讲必要性、讲意义的多,而真正讲如何解决社会组织如何活下去、活得好的少?为什么天天在讲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却很少有人讲清楚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到底有哪些?


8、为什么有些问题百出、粗制滥造的公益项目管理的书籍和教材能够出版,并作为大学的教材?自己不懂项目,没有做过项目的老师能培养出会做有成果的项目的学生吗?


9、社会组织和企业一样有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为什么对社会组织的创新讲得不多?到底什么是创新?社会组织创新有哪些方面?想法、点子、创意是创新吗?别人没有做过,我们第一个做的就是创新吗?


10、社会组织也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而且这个问题迫在眉睫。为什么研究和探索社会组织如何开发和建立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的人不多?


-END-

来源:善达网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www.gzqz.org/)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