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开启左侧

六旬老人自学法律变“赤脚律师” 死磕污染二十年

[复制链接]
齐志公益 发表于 2017-7-24 10: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骆礼全展示他20年的环保维权资料。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王景烁/摄
拎起几本法律“参考书”,一笔一划地在横格纸上写下诉状,骆礼全又开始忙活起手头的新案子。
在重庆市铜梁县,这位小学二年级文化、没有“正经”职业的老人算是半个名人:在当地一些涉嫌排污的企业看来,骆礼全是难搞的“刺儿头”,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和他们作对;在一些官员眼里,这个老头儿为了死理儿“拗得很”;到法院露面太过频繁,就连老伴也经常抱怨:“你再这样下去,家里会饿死人。”
20年前的一起大面积死鱼事件,让骆礼全连同周围的几十名渔民一下子倾家荡产。因笃定死鱼由当地某企业违规排污造成,他走上法庭要求索赔,没想到官司却打得格外“旷日持久”——历经“六审六判”后最终败诉。
骆礼全却因此由受害者变成了“赤脚律师”,通过自学法律,他开启了义务援助之路:截至目前,67的岁骆礼全代理了90多起环境维权的案子,所在的铜梁县和附近的大足县最多,最远的甚至到了千里之外的广西田东县。
“他给底层的老百姓普及了基本的法律观念,也是他们环保维权诉求的一个出口。”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援助中心诉讼部部长刘湘这样评价。
“死鱼事件随时都在发生”
骆礼全从没想过自己会充当律师的角色。
1992年,重庆市铜梁县发展起“网箱养鱼”,骆礼全夫妇瞅准机会第一个行动起来。头3年,涪江边的这片鱼塘差不多每年能带给他10万元的收入,不少人戏称他为“百万富翁”。网箱养鱼随即被列为重庆“菜篮子工程发展基地”和铜梁县“三高”农业发展项目。铜梁县科委还有偿资助了骆礼全2万元。
“养起鱼来我可是名人哩。”骆礼全笑着说。
在他收藏的照片里,鱼塘附近修起了水上餐厅,与之配套的还有艘快艇。“那会儿大家到船上吃鱼,都要坐快艇玩玩。”他回忆,“每回上面来人考察都要领到我们家,领导指着我的鱼塘说‘你看看我们铜梁建设的网箱基地’。”
1997年,两次污染席卷涪江,骆礼全养在涪江的10万多斤鱼所剩无几,这个铜梁县安居镇最大的养鱼户破产了。
类似的还有几十家,年产2000吨的涪江网箱养鱼场被迫关闭。
经过调查,渔民认为,镇里的铜梁红蝶锶业有限公司曾向涪江排放污水,而污水中含量超标的有毒物质是鱼群死亡的直接原因。
这场“旷日持久”的索赔案就此拉开序幕:其后,当地渔民还起诉了环保局、水务局、卫生局等。从1998年“向有关部门讨说法”,到2001年提起第一起诉讼,2006年收到第4份判决书,骆礼全屡屡败诉。2011年,他申诉到最高人民法院,至今没有音信。
“最初只是想有个结果,没想到搞了这么久。” 他叹了口气,“这场维权的马拉松,我一跑就是20年。”
在这20年间,负责该案件的律师换了3拨。因为付不起代理费,骆礼全只得亲自上阵,“这案子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大不了我自己打下去。”
“官司战”之外,死鱼的情况也一直未曾停止。为开发天青石矿产资源、发展地区经济,继重庆铜梁红蝶锶业有限公司后,大足县龙水镇和雍溪镇又设立了重庆大足红蝶锶业有限公司。
这两家企业合称为重庆红蝶锶业有限公司,年产9万吨碳酸锶,一度被称为“亚洲锶王”。
据《中国环境报》早前报道,在重庆红蝶锶业有限公司的带动下,从1993年至2003年的10年间,铜梁县城周边方圆20公里内相继建立了十几家中小规模的碳酸锶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不少都“临水而建,生产设备简陋,且无任何污染防治设施”。
经历过死鱼事件的渔民,为了生存只好把网箱迁到其他“相对安全的地方”。可是污染却一直在持续,“没迁出的鱼死光了,迁出的鱼基本都中毒,也死光了。”
“死鱼事件随时都在发生。”骆礼全一字一顿地说。
“办案是武器,用了,问题才有修正的可能”
大规模的死鱼事件后,骆礼全一方面积极维权,一方面沿着“原来的老路”谋生计。
他搬到约500公里外的秀山县,帮助当地发展“网箱养鱼”。骆礼全和某电力公司签订了合同:自己负责出技术,电力公司出钱,之后百分之九十的产出奖励资金归骆礼全。
鱼要上市时,电力公司却突然要将这些网箱迁到电站上去。“当时气温高,运输鱼就会造成创伤。”他说,最后,八成的鱼重则死亡,轻则鳞片擦伤感染。
再次受到损失,骆礼全想都没想就将这家电力公司告上了法庭。“我绝对有信心打赢,合同上关于网箱地址的部分签订得很清楚!”
但更多的人在给他泼冷水,“根本就不可能胜诉。你从铜梁一次次大老远跑来秀山法院讨公道,赶快去撤诉,还能退回点诉讼费。”“不信邪”的骆礼全只身上阵,结果败了。
考虑到“自己知识力量不够”,他在二审时请来了律师。但刚开庭,自己的律师就喊了撤诉,准备起身离去。骆礼全无奈,“你至少把庭开完再走吧。”
这次庭审又是他独自一人走完。结果反转了:二审法院判决电力公司赔偿骆礼全近3万元。而在此前,他还要为电力公司承担损失。
“看来我也有做律师的天分。”这个小学二年级辍学的渔民一下子鼓足了学“法”的劲头儿,一有空闲就跑到书店。
从最初的《养鱼几问》到《农民怎样打官司》《如何写民事诉状》《农村法律大讲堂农村社会保障法律知识》,再到《民事办案小全书》,彻底丧失了经济来源的骆礼全在法律类的书上花了上千元钱。
《侵权损害赔偿案例评析》是他读得最多的几本书之一。这本376页的大部头已经被翻得破旧磨损,书页泛着深深的黄色,通篇红色的横线标记,不少章节还被狠狠地折了一道。
除了书店,他也成了法院的常客。每周两三个下午,骆礼全都要跑到县法院旁听各式各样的案子。
一提到打官司,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就“越想越有劲儿”。“有时候想起了法律依据,凌晨三四点钟也要爬起来研究。”
“我最喜欢学法律。办案就是武器,有时武器不好用,但只有用了,这些问题才有修正的可能。”骆礼全坚定地说。
“该公开的信息必须公开”
打了20年环保维权的官司,骆礼全案子的被告中,出现最多的是涉嫌排污的企业,其次就是当地政府和环保局。
他始终忘不了第一次和环保局公开“叫板”。几年前,安居镇的7名居民起诉县环保局不履行环境信息公开法定职责,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在骆礼全的帮助下,县环保局将材料都复印给了这些居民。收到环境监测报告后,他们撤了诉。
“死鱼以前,环保局什么信息都不公开,后来才慢慢好转。”现如今,骆礼全已经撬开了10多个这样“沉默的被告”,“该公开的信息必须公开。”
因为长期坚持举报,他对收集环境污染的证据“有自己的一套”。掏出随身携带的工具:旧货市场淘来的摄像机、别人送的录音笔、刻满录像的几大口袋光盘……为了方便与外界联系,骆礼全的微信也“玩得很溜”。
他办成过不少案子。某发电站倾倒的垃圾缠绕上了船的螺旋桨,渔民跌入水中死亡,他帮忙讨回了说法;某化肥厂大量违规排污致鱼死亡,他为对方要回了赔偿。
但也有更多的案子最终输掉了。骆礼全并不意外,“这些案子中不少都是陈案、遗案,反正是那种律师一般都没法接的案子,其中一半事发10年甚至更久。胜算非常小,但我不管,谁来管?”
骆礼全坦承,自己一开始“只想把没解决的问题解决”,但后来发现这些企业对当地的影响“太重了”:“死鱼是一个信号,损害最大的是人的健康。”
当地不少居民都反映,因为这些企业的入驻,全镇搬走了几千人。他们大多住在铜梁县城,就连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是“白天到镇上上班,晚上回县城睡觉”。
“受害的基本都是老人和穷人,他们没有能力搬到别的地方,只能眼睁睁看着污染一点点蔓延。”骆礼全痛心。
基层普法者
最初,不少村民和官员都对骆礼全的行为不理解:“你都这么大岁数了,总管这些闲事干嘛呀?”
骆礼全总是义正辞严地回应:“不管,就一定会带来污染的恶性循环,这怎么能是闲事?”
两个月前,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立的第七届SEE生态奖又开始新一轮的评选。这位来自底层的“赤脚律师”和很多有头有脸的环保“大V”一起入围,成了2015及2016年度“在环保公益领域内最具开创性和引领性的”23位环保组织、媒体、企业、个人和基层政府部门之一。
接触过形形色色的环保人士,阿拉善SEE理事会副会长艾路明觉得骆礼全“挺特别”:“在一个相对落后的环境里,他一步步地去实实在在推动当地环保的进步,改变了很多人的环保观念。这些人里不仅有底层的老百姓,也包括不少官员。”
在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援助中心诉讼部部长刘湘的印象里,大多数涉及环保的官司都“不太好打”:受害人习惯首先找官方,解决不了时才通过法律途径维权,造成很多证据缺失;处于污染发生中的事件必须先做鉴定取证,但鉴定又需要相对高昂的费用,难以支付的老百姓最后还要回头找官方“拉扯”;在当地影响比较大的案子,鉴定单位也会出于各种考虑推掉鉴定委托。
骆礼全代理的案子大多数没有那么复杂,但这份处在基层的努力,要坚持下来也并非易事。“他在为老百姓建立一个连接政府和法院的渠道。”刘湘说。
骆礼全记得清楚,曾经,当地不少“受害者”对环境问题压根儿“不感冒”。“这些留守的老人基本都认为官司铁定打不赢,也交不起诉讼费,相比污染,他们更关心自家的田地。”他说,这些村民更多是“信访不信法”——出了事自动绕开法律程序,更愿意找政府“闹一闹”。
情况在一点点好转。骆礼全发现,现在遇到问题,村民选择积极投诉的更多:他们会自发拍照、录像,拨打环保投诉电话,如果造成损害还会提起诉讼,当地也从单重经济发展到同时重视环境保护。
如今,骆礼全的生活已被环保工作填满。除了打官司,他还担任重庆公众河流环保科普中心的环保志愿者。他经常徒步去调查附近乡镇的污染情况,再形成书面报告提交政府。被监督的35个乡镇和4条河,垃圾在两年时间里都得到了持续的治理。
打了快20年官司,骆礼全还想“趁走不动之前再干10年”。“至少要把没被处理的遗留问题弄个清楚。”他敲着桌子,大声地说。
这个“执拗”的老人已经准备好用自己的“土路子”继续迈向更高的门槛:下一步,他要拿下“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这意味着,以后代理案子不用再跑到相关部门办理那些繁杂的许可手续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

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具有公益性税前抵扣资格获民政部门认定的慈善组织,致力于链接资源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服务,改善乡村孩子的阅读条件和提升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资助及公益合作热线:020-83707079 微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关注

48粉丝

1085帖子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齐志公益

官方微信

儿童心理云平台

服务热线:

020-83707079

微信号:18520081188(备注来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较场西路东关汛3号三楼

公益合作(投稿):admin@gzqz.org

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版权所有-广州公益网    ( 粤ICP备14025298号 )

粤ICP备14025298号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