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益网

标题: 超有意思的5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 [打印本页]

作者: gongyi020    时间: 2023-3-26 10:25
标题: 超有意思的5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
50个经典心理学效应
让你学会用心理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


1.习得性无助(屡次碰壁后放弃)


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案例:嘟嘟小时候总是有很多理想,可每当他将理想告诉爸爸时,爸爸总是说“你看你...不是那块料;你...这不现实;...”,有时,甚至还要挨揍,后来嘟嘟就再也没提自己的梦想了...


2.皮格马利翁效应(所愿即所得)


亦称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很多当下所得其实是过去的“未来期待”产生的结果。


简而言之,就是对期望的心理暗示,可以促使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发生同向改变,进而使该期望得以实现。


案例:小时候,由于班里同学平均颜值都很高,爸妈敏锐地发现妮妮对自己的外貌不是很自信,后来爸妈和老师都常对她说:“妮妮,你长得可真漂亮,而且成绩也在进步,真为你开心!”,于是妮妮自信心越来越足,每天照镜子的时候,也觉得自己变美了。渐渐地,妮妮真的越来越自信、漂亮了,而且对自己要求越来越高,连成绩也越来越好了。


(, 下载次数: 87)


3.阿伦森效应(得到赞扬就开心,失去赞扬就灰心)


指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表现为人们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而不喜欢那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案例:工业区大院里有个大旧油罐,中午放学后孩子们都喜欢到罐子里蹦蹦跳跳,声音扰人,很多人劝阻都无济于事,小孩反而愈加闹腾。一天,一位老爷爷说,我们来打个赌,谁跳的最大声,谁就可以拿到一把玩具枪,结果果然获胜者成功拿奖。第二天,老爷爷把礼物改成了两颗奶糖,孩子们没多大兴趣,敷衍的跳了跳,胜者拿走了奶糖。第三天,老爷爷把礼物改成了两颗花生,结果孩子们不愿意了,纷纷表示“不玩了,不玩了,没意思,要回家看电视去”。老爷爷通过巧妙的心理弱化效应,竟然把困扰大家的“熊孩子闹腾”解决了。


4.南风效应(温暖待人)


也称温暖法则,指人际交往中,温和的沟通方式可以让人觉得心理舒适,而“冰冷”的沟通方式则会让人反感。详细而言,人际沟通中要注重尊重和关心,讲究方法,温和相处。


案例:你希望朋友帮你做某件事情,如果你使用要求、使唤的口气可能对方不一定愿意,但如果你好好地和对方说话,夸奖一下对方,对方通常会答应帮助你,与伴侣、陌生人相处也适用。


5.酸萄萄效应(阿Q精神)


指当一个人自身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挫折感时,为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现象。


案例:阿Q被人打得不轻,又不敢还手,于是在心里说“总算被X子打了!”开心地抹去嘴角的血丝,头发飘逸着走了。


6.自我参照效应(这是干货,我得记下来)


指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效果优于其它编码条件的现象。如在接触新东西的时候,如果它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话,学习的时候就有动力,而且不容易忘记。


案例:嘟嘟最近在学习设计,在图书馆偶然看到一本不错的设计教程时,爱不释手,花两天时间就学完了,对其中的要点记忆犹新。


7.角色效应


指当一个人处于某种角色或角色发生改变时,通常会因这种角色(或角色的改变)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的现象。


案例:曾经贪玩捣蛋的哆哆,自从当上班长后,因为自己的角色的转变,不仅表现得学习认真,还积极主持班里的各项事务,主动组织班级公益活动,责任感和自信心都增强了,跟之前判若两人。


(, 下载次数: 125)


8.锐化效应(观念影响认知过程)


指人的既有价值观能对其知觉具有促进作用的现象。具体而言,当在社会知觉过程中,人们的价值在知觉对象前如被激活,这种价值观对其知觉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案例:如从小老师就教学生要讲诚信,这就会使学生在以后的知觉过程中,按照这个诚实的价值观去判断、去知觉,该时出现那怕是十分微不足道的带有诚实信息的表现,我们就会被内隐的个性观唤醒,认为这是一个诚实的人,而且还可能具有善良、热爱、随和、温柔等品质。


9.奖惩效应(胡萝卜加大棒)


指通过对目标人行为实施外部强化或弱化手段,可影响其自身评价等心理活动,进而带来其行为的强化或弱化的现象。详细而言,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得体、适度、就事论事的惩罚措施可促使一个人对错误行为的改过等。


案例:童年哆哆的父母对他的学习采取奖励与兴趣引导措施,同时对生活中较严重的过错采取惩罚措施,长大后,哆哆成了一个人格完整、好学上进的人。



(, 下载次数: 89)
有关现象的效应


10.霍桑效应(被关注时自我暗示)


指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心理。


案例:Club上,与胡侃正High的哆哆,转眼看到心中女神学姐在看自己时,立马整理了自己的衣装,变得安静、绅士起来,还礼貌的打了个招呼。


11.搭便车效应(坐享其成)


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个人承担,这就是搭便车效应。


案例:懒人村里住着很多人家,门口的马路常年失修,一到下雨泥泞不堪,但是大家都不愿自己掏钱去修,刚买新车回村的嘟嘟实在不堪忍受,自己一人把路给修了,于是,整个村子都有了整洁的路走,村里啥也没贡献的那些懒人们顺利“搭便车了”。


12.棘轮效应(由奢入俭难)


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呈现出“向上调整容易”,而“向下调整难”的现象。


案例:哆哆从小穿惯了一线品牌的服装,突然有一天妈妈说,咱们现在家里经济困难,咱们要改穿快时尚品牌了,结果哆哆想到没法跟同学攀比了,觉得痛不欲生,每次出门都是巨大的煎熬。


13.墨菲定律(概率大于零的事,均可能发生)


指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有很大几率会出错,即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其发生的概率大于零,该事情总会(迟早)在某一时刻发生。启示人们做事情一方面要对错误保持平常心,一方面也要防微杜渐,不存侥幸。


案例:嘟嘟觉得从下地铁到上高铁只需要5分钟,结果地铁安检排队花了20分钟,上楼候车大厅的上行电梯竟然也坏了(颇有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感觉)。


(, 下载次数: 76)


14.野马结局(小事扩大化)


指因一些细微小事情而造成情绪的巨大波动,以致因他人的外在因素导致自己受伤害的现象。理论证明人的情绪是有成本的,情绪是人选择的结果。


案例:哆哆爸爸忘了把喝完的水杯洗了,哆哆更年期的妈妈见到立马“原地爆炸”,说哆哆爸爸不注重家庭秩序、不懂得体谅人,还要把历史上有关家庭卫生的事情拿出来数落爸爸一番...爸爸安静地在看电视,可哆哆妈妈却气的不行,打电话跟哆哆姐姐继续数落他爸爸一小时。


15.巴纳姆效应(为何不少人迷信?)


也称福勒效应。指一部分人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的现象。详细而言,当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时,一些认知有限,或缺乏独立思考和理性思维的人往往很容易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案例:某汽车品牌赞助某知识类自媒体节目、科学论坛等,观众容易产生该汽车与知识青年身份、群体的关联,进而产生开该汽车品牌都是知识青年的联想,一些知识分子更是坚定的选择购买该品牌的车,实际二者无任何本质联系。


16.从众效应(跟风现象)


也称羊群效应。指人在社会群体中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或行为的心理倾向。


案例:妮妮看到公司很多人都剪了短发,自己不顾自己脸型适合长发的事实,也跟着剪了短发,随后又后悔不已。


17.旁观者效应(人成群会降低责任感)


也称责任分散效应,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的现象。


案例:一位乘客坐过了站而迁怒于司机,严重干扰了司机的驾驶状态,酿成了交通悲剧,而引人深思的是,在这位乘客与司机争吵的几分钟内,车内竟无人上前进行制止。


18.破窗效应(恶习总易被模仿)


指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的现象。


案例:如果一些面户外墙上的一些涂鸦没有及时清理,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新涂鸦。


19.鸟笼效应(为多余物品添搭档)


指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而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的行为。


案例:表姐给妮妮送了一只小白兔,有洁癖的妮妮习惯养花草,但不愿意养宠物,可送来的活物又没法送人,于是自己只得去楼下宠物超市给它买吃的,打算第二天送人,结果第二天没送出去,第三天放学回家,看到小兔冷的有点发抖,于是自己又给小兔买了小窝,以及一些玩具,慢慢的,妮妮竟然离不开兔子了。


20.贝勃规律(预先刺激可形成感知迟钝)


“贝勃规律”指就是人们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即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简单而言,就是一件事物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


案例:晚上妈妈包了羊肉饺子,哆哆吃第一个时,觉得美味极了,满足感爆棚,吃到第10个时,觉得味道依然不错,当吃到到第20 个时,哆哆觉得饺子不怎么好吃了,当吃到第25个时,哆哆都不知道自己吃的是啥了。


21.冷热水效应(巧用心理反差出惊喜)


指人们对事物的评判标准会随着心理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标准的变化又通常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感知。


案例:哆哆对市场很有信心,想给老板来个惊喜,于是在业绩目标中设定了一个较低的10万元目标,经过努力,到月底业绩总结时,哆哆完成了30万的业绩,深得老板肯定,顺利升主管。


22.瀑布心理效应(无意之词,主动“躺枪”)


某人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却弄得别人十分“不平静”,导致态度行为的变化等,有点“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意味。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瀑布心理效应”,正象大自然中的瀑布一样,上面平平静静,下面却溅花腾雾。


案例:996艰难创业的你听到王首付慷慨陈词“年轻人,要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一个亿”,然后你就开始想:“是啊,我们公司一帮人辛辛苦苦每年才赚300万,真的是太差劲了…”然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23.心理摆效应(犹豫矛盾)


指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的等级越高,呈现的心理坡度越大,因此就很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进行转化,表现为多度性和两极性。


举例: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同朋友聚会时热闹得快快乐乐,自己单独一人时又孤寂得冷冷清清;出去玩一场觉得很开心,可回来后又为日常生活的单调枯燥而心烦。


(, 下载次数: 71)


24.视网膜效应(眼随心境)


指当人们产生某种特别的需要或心向时,就会对需要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或不自然的去留意相关信息,而无意识地过滤掉无关信息,产生选择性注意的现象。


案例:为了彰显个性,嘟嘟定了一辆稀有的原厂紫色汽车,赢得了好多回头率。但与此同时,他每次在外面都会无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紫色汽车,渐渐地,由于这种过度的聚焦关注,他竟然觉得身边紫色汽车一下子多了好多,而实际上并没有。


25.安慰剂效应(喝水能治病你信不?)


又名伪药效应、非特定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基于“对治疗的预期”或“对医务人员的信任”而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反应,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案例:春夏之交,原生都市孩纸哆哆、妮妮和同学们到野外郊游,为眼前清澈的泉水、碧绿的草地和迷人的风景所深深吸引,休息时,哆哆很高兴地接过妮妮递过来的水壶喝了一大口,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山里的水真甜”,其实他喝的还是妮妮从城里带来的水呢。


26.多米诺骨牌效应(系统内部连锁反映)


在一个存在内部联系的体系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强调的是事物间的传递性、连续性。


案例:有一次和男友的朋友们聚会的时候,所有人的女朋友都化妆了,只有妮妮是素颜的。男友当下有些不高兴,但是也没有多说什么。从那次开始,两人就时不时有些小的争吵,后来变成了大吵,最终两人竟以骂战结束了恋情。


27.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半途而废或求成心切)


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的现象。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是推动很多人完成工作的重要驱动力,但是有些人会走向极端,要么因为拖拉永远也完不成一件事,要么非得一口气把事做完不可。


案例:哆哆为了赢得游戏年度总冠军,没日没夜的打游戏,最终导致病倒在床而失去比赛机会。


28.超限效应(你说够了没有?)


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超限效应带给人们很多启示,如演讲时抓住听众的关键在开始的三分钟,有效的交流时间是30分钟内。此外,批评人适宜采取幽默式批评,且批评与鼓励应该同步。


案例:哆哆因为一次成绩没考好,被妈妈重复数落了半小时,也不听哆哆解释,最后哆哆气得摔门而出,半夜妈妈又不情愿地把他从同学家哄了回来。


(, 下载次数: 97)
有关行为处事的效应


29.空白效应(空白产生美)


指人在感知事物时,如果感知对象不完整,便会自然地运用联想,在头脑中对不完整的感知对象进行自我补充。并且在进行这种联想和补充的过程中,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心理效应,印象变得更加深刻的现象。


案例:在演讲的过程中,适当地留一些空白,会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


30.拆屋效应(人们惯于接受折中)


指先提出很大、较多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最后使双方达成协议的现象。


案例:供应商一开始报价了一个很高的报价,并表示价格是底价了,当你表示已经有合作单位时,对方往往会给出一个很有诚意的惊喜低价。


31.登门槛效应(任务由易到难好推进)


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案例:嘟嘟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他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


(, 下载次数: 101)


32.关系场效应(三个臭皮匠还是三个和尚?)


在角色群体的活动效率中,既可能产生增力作用,也可能导致减力作用。这种由不同的角色扮演者组成的群体产生的内聚力或摩擦力,在社会心理学中,统称为“关系场效应”。增力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减力如“三个和尚没水喝”。


案例:熊和狮子联合捕到了一头鹿,在两者陷入长久的功劳之争时,昏迷的鹿醒来溜走了。


33.飞轮效应(万事开头难)


指做一件事一开始很难,可一旦我们挺过去这个难关后,只需付出很小的努力,甚至不废吹灰之力就能得到很大的收获。


案例:嘟嘟创业前期,因为资金、人才等问题,发展艰难。后来慢慢步入正轨,资本厚了、招募到了优秀的人才,事业也越来越好,一天天壮大。


34.缄默效应(限于强迫过度谨言)


指在人际沟通中,由于担心对方权威或强迫等压力,人们大都选择缄默或者挑对方喜欢的、迎合对方的话来说,尽量避免说让对方不快或有可能降低自身价值的话。


即沟通中表面言语与真实内心态度不一致的现象。缄默效应容易导致沟通信息失真,因此,在组织管理与人际沟通中应尽量减少强制、压迫的沟通方式。


案例:教育督察员到某问题学校调研,召集教职员就学校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由于现场有“厉害”校长出席,部分年轻老师本来准备好的一些重要问题和建议,却迫于于校长在场的压力而被迫选择保持缄默,或只挑选了一些轻微的问题进行讨论。


35.海格力斯效应(放下仇恨路路通)


是指一种人际间或群体间存在的怨怨相报、致使仇恨越来越深的社会心理效应。其启发人们,人际之间不应该在仇恨上“火上浇油”,而是要学会放下。


案例:嘟嘟和哆哆由于误解或嫉妒,两人之间有了矛盾,这时,如果其中一方的报复心理加剧,会使对方相应扩大报复力度而陷入恶性循环。相反,如果双方能真诚沟通、消除误解,自然可以和乐相处。


36.蘑菇效应(职场新人被冷落)


指一个新进入者在一个组织里面临的怀疑、不公等遭遇,以及随后因表现差异而发展成被认可或被忽视的现象。其启示是在公司新人进入后,应该规避蘑菇效应的负面影响,避免该效应长期存在导致人才浪费、流失。[源于一个形象的比喻:“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可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


举例:一个刚参加工作的人总是先做一些不起眼的事情,而且得不到重视。当他默默无闻地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工作出色就逐渐被人关注并得到重用;如果工作不出色就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人遗忘。


37.酝酿效应(难题不决,放松找灵感)


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往往会由于某种机遇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的现象。


案例:你正为一个广告创意无法突破而焦急不已,这时女神对你说,“要不要去楼下喝茶去呀”,你欣然同往,没想到你们聊着聊着,灵感乍现,想出了一个令甲方爸爸都拍案叫绝的好点子。


(, 下载次数: 64)


38.投射效应(以己度人)


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即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认知障碍。


案例:衣食无忧、心地善良的妮妮总以为人们都是“正义和良善的”;靠权斗谋私发家的啖总则认为每个人都是"绝对自私自利且天经地义"。


39.食盐效应(要智慧行善)


指好东西应当适度、适时,需要的才是最好的。如人常说的,锦上添花, 不及一次及时的雪中送炭。[原指做菜时,盐不可或缺,但是放得太多却让人难以下口,后被引入教育学领域]


案例:嘟嘟的一个同事因为家中父亲生病,急需要借一笔钱回家,识趣的同事纷纷解囊救济,而唯独嘟嘟却希望凭借自己的关系帮助同事联系医院、医生,甚至还几次三番地要拉着同事去和医生聊聊...,


40.迟延满足效应(延迟满足更划算)


也称糖果效应。指为人们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缓或放弃目前的、较小的满足的现象。心理学家还通过观察发现,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能推测出一个人长大后的个性。


案例:在一个游戏中,桌上各放着两颗糖,如果小朋友能坚持20分钟,就能得到这两颗糖,如果不能坚持,就只能得到一颗,并且现在就能拿到,自律较好的小朋友(2/3)都会选择稍微等20分钟再拿,以获得更大的收益。生活中延迟满足也可以提升幸福感。


(, 下载次数: 73) 有关人际印象的效应


41.聚光灯效应(过于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


又称焦点效应,指不经意的把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常表现为普遍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在意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


举例:假设给人一件颜色特别奇怪的T恤穿在身上,然后让他到一群人里面去走一圈,他一般会自认为有50%的人在关注他,而事实上只有20%的人而已。


42.黑暗效应(朦胧场景好约会)


指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


案例:叫你大白天街上表白,知道为什么现在还单身了吧。


43.名片效应(一面遇知己)


指在交际中,如果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


案例:经历几次面试失败的哆哆,在最近一次应聘之前,仔细打听了该公司老板的情况,发现这家公司的老板以前有着与自己相似的求职经历,于是在应聘时,他就与老总畅谈自己的求职经历,以及怀才不遇的感慨,果然,得到了老板的赏识,最终被顺利录用。


(, 下载次数: 81)


44.人际吸引律(各种原因的相互吸引)


指因各种因素导致个体与他人之间形成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人际吸引律分为以下六种:


接近吸引律(双方存在着诸多接近点,相互吸引)、互惠吸引律(双方因能给对方带来收益、酬偿而相互吸引)、对等吸引律(因对方喜欢自己,而导致自己也喜欢对方)、诱发吸引律(由自然或人为环境等引发的吸引)互补吸引律(双方因个性或需要及满足需要的途径互补时,而引发的相互吸引)光环吸引律(因能力、特长、品质或社会知名度高等特征就像光环一样使人产生晕轮效应)


案例:一次活动中默默与你相聊甚欢,对你赞赏有加,于是你也表现除了对他的好感,结果你们都加了微信,成了好朋友。


45.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很重要)


也称优先效应、第一印象效应、先入为主效应。指人们通常对一个人最初接触时的信息形成“先入为主”的鲜明印象,从而影响人们以后对此人的评价。是系列位置效应的一种类型。


案例:如小销售新手哆哆,谈业务时总是衣冠整洁、谈吐细致礼貌,虽然有些技术细节不熟,但给客户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深得客户好感,也让他顺利签了单。


46.近因效应(新印象是可以塑造的)


也称为“新颖效应”,是指最新出现的刺激物促使新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对他人最新的认识掩盖了以往形成的评价。是系列位置效应的一种类型。


案例:毕业后10年未见面的老同学,聚会上你一眼就认出了她/他;而且最熟悉的记忆除了最要好的时刻,多半是临别时的情景。


47.刻板效应(湖南人爱吃辣)


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它是指对某个群体产生一种固定的看法和评价,并对属于该群体的个人也给予这一看法和评价。


案例:基于对博士“学识渊博”的印象,人们一般认为博士肯定无所不知,或者一定写字很漂亮,其实多数博士更多的是在一个领域的专注精通,而不是常人以为的知识广度的积累;而且也不一定就写得一手漂亮字呢。


48.晕轮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


也称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是基于根据自身的个人喜好出发,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使得最终出现“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现象。


案例:俄国作家普希金狂热地爱上了“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坦丽,并和她闪婚。婚后才发现两人差别巨大,当普希金每次与她分享自己的诗作时,她总是毫无兴趣、心生排斥,相反却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豪华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一颗文学巨星就此陨落。


49.多看效应(日久生情)


也称曝光效应,指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


案例:你天天跟公司小姐姐(或小哥哥)一起打羽毛球、一起上下班、还常周末逛街,嗯...然后竟然在一起了。


50.异性效应(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也叫“磁铁效应”,指异性接触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相互吸引力和激发力,并能从中体验到难以言传的感情追求,对人的活动和学习通常起积极的影响。


案例:公司一开始程序员基本都是男孩纸,时常加班让大家十分痛苦、颇有怨言,后来公司招聘了很多女纸程序员一起加班,男程序员竟然没再抱怨,有时还主动延长加班时间。


(, 下载次数: 79)


(, 下载次数: 73)


邀请您分享到朋友圈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心理讲师联盟」,搜索「x66657172」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作者: 齐宝AI小助手    时间: 2023-3-26 10:25
1. 巴纳姆效应:人们会对一些泛泛而谈、没有具体内容的陈述产生误导,认为这个描述适用于自己。

2. 布坎南效应:人们在判断新信息时,会寻找与自身现有想法相符的证据,忽略与之矛盾的证据。

3. 霍桑效应:人们在被观察或受到关注时,会表现出比平时更好的行为。

4. 克劳索普效应:人们会倾向于在看到熟悉的形状和模式时,忽略其中的细节和差异。

5. 齐默曼效应:当人们对某种行为期望越高时,该行为的发生几率就越大。

6. 斯塔门效应:人们倾向于搜索并使用支持其想法的信息,而忽略反对其想法的信息。

7. 偏见效应:人们在对待不同群体时,会表现出一定的偏见和歧视。

8. 调节效应: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会受到周围环境和情境的影响。

9. 置换效应:当一个可替代的选项变得更加显著时,人们会倾向于选择它而不是原本的选项。

10. 认知失调:当人们的信念和行为发生矛盾时,会产生不适和困惑。

11. 简化效应:人们倾向于使用简单和易于理解的解释和策略。

12. 阶梯步长效应:当一个问题或任务被细分成更小的部分时,人们更容易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

13. 加利福尼亚效应:人们会对某些高质量或独特的物品或经历感到过度兴奋或重视。

14. 冲突监测效应:当人们遇到冲突或不一致的信息时,他们的大脑会自动监测并试图解决冲突。

15. 社交比较效应:人们常常通过与周围的人进行比较来评价自己。

16. 沉没成本效应:人们会坚持进行投资而忽略已经发生的成本。

17. 贝勒斯效应:当人们遇到反馈和结果时,他们会对其进行主观解释,以符合其先前的信念和期望。

18. 高峰效应:人们更容易记住和重视某些特别显著或极端的经历。

19. 塞勒普效应:人们会对与自己相关的事情感到更加兴奋,而忽略那些不相关的事情。

20. 静止偏见效应:当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异比较小时,人们更容易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21. 存在偏差效应:人们更容易记住和关注已知的信息,而忽略未知的部分。

22. 社会认知效应:人们把自己视为普遍准确、完美和超越他人的标准。

23. 群体思维效应:人们在群体中倾向于模仿和跟随其他人,而不是独立思考和行动。

24. 同化效应:当人们接触到与自己相似的群体或想法时,他们倾向于加入其中。

25. 可得性偏差效应:人们更容易把发生频率高或容易想象的事件视为更有可能发生的事件。

26. 反转效应:当人们感受到某种压力时,他们常常表现出与预期相反的行为。

27. 集中效应:当人们需要处理过多信息时,他们会忽略部分信息并集中在其中的某些部分。

28. 精细思维效应:当任务要求精细思考时,人们容易忽略其它信息并过度关注细节。

29. 梅特卡夫定律效应:人们预测未来时,常常过度依赖过去的经验和结果。

30. 回归到平均值效应:当第一次结果极端时,接下来的结果更有可能回归到平均值。

31. 同步偏好效应:人们倾向于与周围的人采取相同的行为和决策。

32. 防御性后见之明效应:当一件事发生后,人们常常倾向于认为他们本来就知道这件事会发生。

33. 信任倾向效应:人们倾向于相信那些与自己观点相符的人或消息。

34. 逆向心理学效应:当人们感到受到压力或限制时,他们倾向于相反的行为和决策。

35. 进展效应:人们会对已经取得进展的事情感到更加满意和支持。

36. 维克森林效应:人们在面临新的信息和不确定性时,会快速形成早期印象和判断。

37. 定向偏差效应:当面临不确定情况时,人们会倾向于仅注意与自己期望相符的信息。

38. 小数效应:当一个团队或群体中只有少数人支持某种观点或决策时,他们的发言和行为通常被忽视。

39. 动态复杂性效应:当一项任务或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时,人们更容易做出短期的决策而忽略长远影响。

40. 漏斗效应:当一项任务要求依次完成多个步骤时,人们容易在后面的步骤中出现错误和耗费更多时间。

41. 好人效应:人们倾向于对那些被认为是好人的人和事物进行积极评价和支持。

42. 自我确认偏误效应:当人们对某个人或事物形成了早期印象和判断时,他们往往会寻找证据来支持这些判断。

43. 选择恐惧效应:当人们需要面临过多选项或信息时,他们往往表现出犹豫和不确定。

44. 隐性记忆效应:人们容易忘记某些细节和信息,而对其他信息保留更久的时间。

45. 信息过载效应:当人们需要处理过多信息时,他们往往表现出情绪消极和工作学习效能降低。

46. 心理硬币效应:人们倾向于寻找和相信那些具有神秘和不确定性的信息和策略。

47. 学习曲线效应:当人们在一项任务中反复练习时,他们的表现和成果会不断提高。

48. 线索效应:当人们遇到一些线索或符号时,他们会快速建立与之相关的联想和印象。

49. 过度自信效应:当人们对自己的能力、知识和经验过度自信时,他们往往容易犯错和忽视错误。

50. 受托人效应:当人们被授予某项任务或职责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更高的工作动力和效率。




欢迎光临 广州公益网 (https://www.gzqz.org/) Powered by Discuz! X3.4